教人類的循環系統若能由脊椎動物的演化來講起,我覺得樂趣會多一些囉
1.我會先比較開放及閉鎖式的優缺點。
我覺得一定要強調的是開放式循環系統的優點(交換效率好),免得學生覺得閉鎖式一定比較高級。
另外閉鎖式循環系統雖然循環效率好,但是交換效率相對來說就比較差。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能篩選物質囉。
2.脊椎動物的演化
除了說明心房心室的數目變化外,重點應該在血液動力學。
心臟是提供動力 的唯一來源,因此若是經過微血管後能先回到心臟補充動力,則去下一個微血管的動力會比較大喔。
關於脊椎動物的循環系統演化,首先要推薦的就是這個網頁,我覺得可以讓學生看這個圖,想想裡面的問題(有時間我再加上來)
另外我覺得可以講的是哺乳類的心臟常有心室閉鎖不全的疾病,其中之一是台灣常見的川崎氏心臟病,可以介紹這個病的徵狀、心臟結構的異常圖
然後可以讓學生看胎兒的心臟發育過程的影片
接下來可以帶到胎兒循環系統在出生前後的變化,我覺得超神奇的,學生相信也會很好奇囉。
以下文字來源在此
胎兒在母體內的血液循環和出生後的血液循環有所不同,胎兒接受由胎盤帶來的養分和氧氣的血液,經臍靜脈(Umbilical
vein)。靜脈導管到下腔靜脈,和由下肢、腹部內臟經下腔靜脈的血一同流入右心房,經卵圓孔到左心房,左心室,大動脈以供應頭部及全身所需,而上腔靜脈的血液則大多經右心房到右心室,肺動脈,90%
的血液再經動脈導管到下行主動脈,而10%的血液則經肺動脈到肺部。大約有65%
的血液最後流經臍動脈回到胎盤,而其餘35%的血液則流到胎兒的組織及器官。
出生後的血液循環
出生後,進行氣體交換的部位由胎盤變為肺臟,不再需要靜脈導管、卵圓孔和動脈導管,它們都萎縮或關閉。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的血液,流入右心房,右心室,經肺動脈到肺臟,變成含氧濃度高的血液(
含氧濃度為 95% 至 97% ),經肺靜脈流入左心房,左心室,然後打入主動脈,供給全身組織所需,代謝後的血液
( 含氧濃度為 70% )經腔靜脈回到心臟,完成循環系統。卵圓孔功能性癒合通常在三個月大時。而動脈導管的關閉則在出生後
10-15 小時內。若要維持其暢通,可給予PGE1或維持低氧壓。一般若通過動脈導管氧氣壓力大於
55 mmHg,則動脈導管會收縮而提早關閉。
最後有時間的話,當然可以讓學生再看看胎兒從頭到尾的變化囉
另外有兩個也不錯但是比較舊的影片
http://youtu.be/5DIUk9IXUaI
http://youtu.be/GeKWV0Z2wf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