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請至新網站

所有跟教學直接相關的文章都移到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
包含教學計劃、講義及投影片。
陸續新增中喔!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看見台灣-關於煽情

因為我在看見台灣說了

太煽情,畫面煽情,音樂煽情,口白煽情。煽動情緒的效果之強,讓我好想多看幾次,卻不確定我是不是能看完。

寫的時候只是直接把我當下的心情記錄下來,後來有朋友(?)看到之後感到驚悚,也有朋友的朋友疑惑是影片真的煽情,還是我多情。到底我對影片是褒還是貶?


煽情。是煽動情緒的意思。

一個電影能煽動情緒,是電影最基本的要件啊 ,所以當然是佩服的意味~


但一個以群眾運動為終極關懷的影片,以煽動情緒當作手段,通常也是危險的。
所以也有擔心的意味。

但是我並不同意許多聲討這部電影的意見。
預設一部電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也未免太過天真。
期望一個導演在90分鐘內把所有事情說清楚講明白,真的是魔鬼的要求啊。

訴求很簡單,就是看見台灣。因為看見才會有行動。我猜想,導演的目的,就是這樣而已。
並不是讓每一個人都深深的了解每一個台灣的環境問題,這樣的事情,公共電視一直在做"我們的島"系列,每一集都做得深入明白。
如果這部電影讓"我們的島"有更多觀眾,就是功德一件啦。

我已經聽到好多我的朋友開始在改變了,每天少用一根吸管,每天少拿一個塑膠袋。
至少這是目前那麼多環保團體推動的行動中沒有說服的那一塊群眾啊。
這部電影幫忙環境運動多拉了些群眾,就是功德一件啦。


說為何跳過某些場景,例如竹科六輕國光與核電。
1.有拍竹科及核電廠,看清楚再罵人好嗎
2.老實說,就算拍了六輕及國光又如何?
   還不就是落入台灣人最棒的邏輯思考--"都是那些可惡的人在破壞環境"
   點名有好處有壞處。好處是大家對環境的愧欠感有了出口,彷彿自己做了件正義的事情,壞處是減少了大家認知到其實我都是共犯,也就減少了大家覺得自己可以做些改變的效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