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請至新網站

所有跟教學直接相關的文章都移到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
包含教學計劃、講義及投影片。
陸續新增中喔!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20080526亨丁頓氏舞蹈症

今天在搜尋海洋性貧血及鐮刀型血球貧血的資料,意外看到Med in Brief部落格,覺得內容非常棒

也許有其他的網站會提供更詳細延伸的資料,可是Med in Brief用很短的文字就解答了我的疑問。

最新的一篇文章是亨丁頓氏舞蹈症

裡面有引用CBS拍的一段專訪如下


影片的一開始是一位63歲名叫CAROL CARL的老媽媽因親手槍殺自己兩個兒子而上法庭受審的片段,因為她實在不願意再讓兩個兒子受到亨丁頓氏舞蹈症的折磨。
我想,媽媽親手殺死自己的兒子,那是在怎樣痛苦的身心折磨下所做的決定。看到CAROL媽媽在法庭上哭的那麼傷心,跟良心及母性的譴責相比,再多年的牢獄時光,都不能對她有什麼懲罰作用了吧。如果是我,一定早就自殺了。

專訪的重點是CHRIS FURBEE先生。

CHRIS FURBEE目前致力於讓大眾了解亨丁頓氏舞蹈症,他也認為CAROL老媽媽的悲劇,是因為她每天親眼看著兩個兒子的病情惡化,同時周圍的社會沒有提供包容且合適的支持環境所致。所以CHRIS FURBEE將自己媽媽的亨丁頓氏舞蹈症的病程用影片記錄下來。

CHRIS的媽媽ROSEMARY原本是個活躍的畫家,卻從1995年開始亨丁頓氏舞蹈症而逐漸喪失許多機能。
隨著病程的進行,ROSEMARY開始有很多無法控制的肢體運動。
就亨丁頓氏舞蹈症來說,痛苦的不只是病患本人,病患的家屬也會面臨到極大的心理衝擊。
CHRIS FURBEE表示,在當初他回到西維吉尼亞的家之前,已經有五年沒有看到母親。
回家所看到的母親與記憶中的差距太大,以致於他完全無法接受,馬上就逃離了維吉尼亞的家。

但畢竟CHRIS還是回家了。一肩擔起照顧老媽媽的責任。
CHRIS記憶中的媽媽是那樣的美麗溫柔堅強,而懷抱中的媽媽是這樣的讓人心疼。

CHRIS媽媽是50歲開始發病,而專訪當時的CHRIS已經36歲,"生日快樂"這句話他再也說不出口。
每一天CHRIS都在跟這個遺傳疾病賽跑。

亨丁頓氏舞蹈症是一個遺傳性且無藥可醫的疾病,病患及病患家屬都面臨極大的身心理壓力,此時若能組成支持團體能彼此分擔面對未來的無助軟弱,會非常有幫助。

專訪中有介紹一個支持團體,裡面有三位剛剛出現亨丁頓氏舞蹈症的第一階段症狀的病友,也有先生及子女皆患病的家屬,更有一位媽媽拿著家人十一年前與現在的照片作比對,那樣的感覺已經不是"不勝唏噓"可以形容的了。眼看著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逐漸惡化,一個一個離開人世,甚或也預見自己即將步上同樣的失能道路。那是多大的折磨。

在想像中。
亨丁頓氏舞蹈症真的是上帝的懲罰。
完全的意識囚禁在失能的肉體。

花點時間看看影片,盡量聽聽內容。

2008年5月24日 星期六

20080524紫花酢漿草的謎團

紫花酢漿草前一篇文章結尾,王老師有提到紫花酢漿草的相關資訊,去查了一下,去年台大碩士論文有一篇就在做這個http://ecology.lifescience.ntu.edu.tw/seminar/master.dis/2006/Rxxxxxxx-½²©s¿o-2006.pdf

限制紫花酢漿草在台灣的分佈及其有性繁殖之因素探討
Studies on factors limit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sexualreproduction of Oxalis corymbosa DC. in Taiwan

蔡孟穎/指導教授:高文媛 博士

紫花酢漿草(Oxalis corymbosa DC.),在台灣為外來種植物,春季多茂盛生長於公園綠地以及荒廢地,夏季僅在較陰暗的環境才能發現其蹤跡,此外,北部比南部具有較多的紫花酢漿草族群;又其在原生地有結實紀錄,引入台灣後,採用鱗莖行無性繁殖,並無結實之現象。

紫花酢漿草在原生地有花柱三型性,於2005-2007 年間隨機調查台灣本島的紫花酢漿草族群,並沒有發現長花柱個體,中花柱型個體佔最大比率且其花藥多呈現黃色,而短花柱型個體比率低且其花藥多呈現白色。黃色花藥花粉囊內有活性的花粉比率很低,約4%花粉有活性,而白色花藥花粉囊內不具有花粉。

比較台灣紫花酢漿草各花柱型的核DNA 含量,發現其具相同染色體倍數。因此,白色花藥不產生花粉,並非染色體倍數異常所造成。觀察埋蠟切片,發現白色花藥有發育不正常的營養層。經由溫室以及生長箱實驗,發現溫度和光度會影響上輪雄蕊花粉的活性;適當的溫度和光度雖然可以提高紫花酢漿草上輪雄蕊花粉活性,但因台灣並沒有長花柱個體,將無助於提高其成功授粉機率。

紫花酢漿草因具有自交不親和性且必須經由有效的授粉方式(legitimatepollination)才能成功授粉;推測台灣目前缺少長型花柱個體且花粉活性過低,為影響紫花酢漿草無法結實的重要原因。

20080507生物多樣性校園生物調查研習


期待已久的校園生物調查研習終於來臨了。
不是去墾丁,不是去蘭嶼, 究竟為何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呢

那就是英俊又瀟灑的王震哲老師要來演講~~~
王老師是阿梅大學時代的最帥氣老師,隔了這麼多年,再見老師還是這麼玉樹臨風。

仔細想想,好像還沒有聽過老師的正式演講。這次老師的演講果然是精彩萬分,完全就是老師的風格,仔細而吸引人。

以下是老師演講的筆記。
-------------------------------------------------------------------------------


一、生物多樣性在新課綱中的重點並不是教分類,而是體認式的。比如市場中的生物學。以此來看校園生物調查應該是實踐式的。

二、校園植物的觀察不是調查。
觀察是相對容易的,也是研究的起點。觀察可以簡單可以複雜。
動物有很多的行為可以觀察,也是容易覺得有趣的。而植物則需要仔細而廣泛的觀察比較,才能看到植物的交互作用、生殖、 消長、生態等面向。如榕果小蜂。

三、植物的觀察並不是只有認識名字而已,而是著重觀察構造及功能的呼應。
例1 桑椹
一般所吃得桑椹是多花果,但並不是桑椹上的每一粒都是由子房發育而來的果實。因為桑的雌花子房外還有五個花被,會隨子房一同發育;也就是說每一粒小果實會由五個花被發育的肉質構造包圍。

例2杜鵑
杜鵑的花並非真正的輻射對稱,在下側的花瓣上有蜜腺導引,在昆蟲的視覺看來,就像指標一樣標示出蜜腺的位置。還有什麼花是這樣的呢?

而杜鵑的花藥是頂孔開裂,所以花粉並不能像花藥縱裂的百合一樣,從花藥中"掉落"到柱頭上。杜鵑的花粉會彼此黏成一串,昆蟲沾粘到時,可以成串的拉出來,這就牽涉到花粉的散佈方式。

例3台灣欒樹
台灣欒樹英文名字叫做golden tree,因為開花時整樹金黃而得名。花落時是整朵掉落,連同雌雄蕊一起,這樣一來,哪來的果實呢?

原來台灣欒樹掉落的花其實是雌蕊退化的花,是負責吸引昆蟲的,另外有雌蕊完整的花負責孕育果實。這樣一來一個花序中,雌蕊退化及雌蕊完整的花之間的比例,就牽涉到能量的投資,若是在去測量長成果時候果的乾重,就能更完整的瞭解這兩種花在生殖上投資的不同。


例4 小堇菜DSCN9821
小堇菜是校園中很常見的植物。
小菫菜的花瓣形成降落平台,雄蕊會往後延伸形成蜜腺,位於花朵基部的中。
距的長度與訪花昆蟲的口器長度有關。

此外,小菫菜的雌蕊並非直線柱狀,而是在子房頂端、花柱基部有一個小折曲。
而且觀察柱頭表面時,會發現花粉並非散佈在整個柱頭表面,而是集中在某一個小開口,若是觀察柱頭剖面時,會發現這個小開口在柱頭內側其實是連到一個空腔的。

這些特殊的構造到底有什麼功能呢?後面再揭曉囉。


四、由觀察到比較-->以空間換取時間
1.觀察同一個花序可以看到不同發育階段的花及果實。如桑椹、篦麻、香蕉。

2.觀察不同植株的花,才能有完整的觀察。如蛇根草是異蕊性(heterogony)的花,就必須要觀察不同植株才行。
蛇根草的花是桶狀的,依照雌蕊及雄蕊的位置可以分為兩型-->雄蕊較高vs.雌蕊較高。
加上蜜腺在基部,可以促進傳粉的機會。

3.單性花通常在正面分不出花的性別,昆蟲在無法辨識的情況下就會每一種都去採蜜,也是增加傳粉的方法。

4.油點草的花型特別,在開花的過程中,三叉的柱頭與輻射排列的六枚雄蕊會有相對位置的改變。

5.台灣月桃的花序中可以同時看到不同階段的花。
月桃的花中最顯眼的就是下方一枚紅色的花瓣,但是觀察其剖面及發育過程,可知這枚紅色的花瓣狀構造是2個雄蕊特化而成,因此台灣月桃的花中只剩下一枚雄蕊。
每一朵月桃花的開花時間約為一天,在開花過程中柱頭的位置會改變,例如上午時柱頭朝上,下午就變成朝下。


只有柱頭朝上時,花藥才會成熟,這稱為flexistyly(<--好懷念王老師的口音啊)。 flexistyly其實雙性花用來避免自交的方法,伴隨著雌先熟或雄先熟。 我在網路上查到http://scholar.ilib.cn/Abstract.aspx?A=zwxb200104006


========

柱頭下垂型個體在剛開花時其柱頭向上反卷,位於已開裂的花藥上方,到中午開始向下運動,下午則位於花藥下方;柱頭上舉型個體的柱頭在開花初期向花冠內捲曲,位於未開裂的花藥和唇瓣之間,中午開始向上運動,當柱頭上舉到花藥上方後,花藥開裂,花粉開始散發。


兩種個體的開花行為是同步的,通過兩種柱頭反向運動這一獨特的開花行為,植物成功地避免了同種表型內的自交。野外實驗表明,山薑屬植物是自交親和類群,不同的授粉方式(不同時間的自花和異花授粉)具有相同的結實率,但套袋的花序幾乎不結實。兩種表型在自然種群中的比例為1∶1。

========

6.聖誕紅的花序中也可以看到不同時間開放的花朵,最早開放的花朵處於開花的最後一階段,已經到了子房露出的階段,而第二早開放的可能只進行到柱頭露出的階段,因此可以反推開花過程。

7.風媒花的植物通常雌雄蕊的成熟時間是不同的,例如校園也很常見的車前草就可以在穗狀花序上觀察到這一點。

8.臭莕(藜科)的花苞尚未開放時柱頭即已伸出。


9.小菫菜
小菫菜是一年生植物,開花機制主要跟光周期有關,花期3-5月。

但是6、7月的夏天仍然可以看到小菫菜形成閉鎖花苞,不會開放直接會發育成果實。
小菫菜的閉鎖花內的大多結構退化 例如花瓣小而呈現白色,花柱彎曲成倒U型,直接貼著花藥。
雄蕊數目少於5,花藥中的花粉數目也少。

開放花及閉鎖花的果實有明顯的不同,最容易分辨的就是果實上殘留花柱的長度。

10.台灣天南星及油跋是單性花序,一個個體每次只開一種性別的花序。營養好時開雌花、營養不好開雄花。 蘇鐵也有類似變性的現象。


五、不只是觀察,將功能和構造牽上線。
1.發出香味的時間與花的構造
夜香木等植物發出香味的時間較晚,且花是橫著長,較不可能是蝶類傳粉,因為蝶類需要有降落平台

2.天南星科植物的花序是特別的佛燄花序,而且會發出臭味吸引雙翅目的傳粉昆蟲。
像是土半夏會發出雞糞味,姑婆芋會發出腥臭味,而且伴隨著溫度升高的現象。

在網路上查到這樣的溫度升高其實跟一種特殊的呼吸作用有關,叫做抗氰呼吸。
一般的有氧呼吸作用牽涉到一個電子傳遞鏈
NADH→FMN→FeS→UQ..Cyt bFeS、Cytc1..Cytc..Cytaa3→氧
從UQ之後的呼吸色素對對氰化物很敏感,會變成無法作用。

可是抗氰呼吸作用使用了一個有點不同的電子傳遞鏈
NADH→FMN→FeS→UQ.. FP-->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 →O2
這個途徑可被魚藤酮抑制,但不受抗黴素A和氰化物抑制。

很多高等植物都有抗氰呼吸,如天南星科、睡蓮科和白星海芋科的花與花粉,玉米、水稻、豌豆、綠豆和棉花的種子、馬鈴薯的塊莖、甘薯的塊根和胡蘿蔔的根、黑粉菌及酵母菌等真菌中。


最有名的就是天南星科植物的佛焰花序,它的呼吸速率很高,可達每克鮮重15 000~20 000μl•g-1•h-1,比一般植物呼吸速率快100倍以上,同時由於呼吸放熱,可使組織溫度比環境溫度高出10~20℃。因此,抗氰呼吸又稱為放熱呼吸(thermogenic respiration)。

在中央的柱狀物上由上方至下方分別是附屬物、雄花、不孕花及雌花。
外圍的苞片剛好在雌花上方,也就是不孕性花的高度處有一個縊縮。

在開花的第一天,這個部份的苞片會呈現鬆鬆的狀態,下方的雌花處會發出臭味,雙翅目的昆蟲就會往下鑽。
吃飽喝足的昆蟲還可以往上爬到不孕性花處來產卵。

第三天,發出氣味的位置變成上方雄花處,雄花同時成熟,不僅可以將昆蟲吸引出來,還可以讓昆蟲沾到花粉。
縊縮處的苞片會慢慢收緊,將產有卵的不孕性花緊緊包住。

在果序漸漸成熟時,雙翅目幼蟲也隨之成長,果序成熟開列時,剛好也是雙翅目幼蟲羽化的時候。

3.小花紫薇的雄蕊有二種長度,中央的雄蕊短而明顯,負責吸引傳粉者,並且會提供花蜜。當昆蟲暢飲花蜜時,身體會沾黏到周圍長而不明顯的雄蕊所產生的花粉。這樣既可以讓傳粉者訪花,也不會讓昆蟲把所有花粉都吃掉。不過這都是推論,尚未有切確的實驗證據。

4.有些野牡丹也是有二種型態的雄蕊,膝狀的雄蕊明顯,另一型雄蕊是隱藏版的。

5.馬兜鈴也是特別的花。


煙斗狀的筒狀花有很多精巧的設計可以盡量充分利用進來的昆蟲,提高傳粉的效率。

例如有逆向毛讓昆蟲容易往雌雄蕊的方向移動,要離開卻比較困難。

還有雌雄蕊旁邊的花被部分透光度比較高,就好像開了一個小天窗一樣,可以讓有昆蟲以為那裏有開口。




6.鼠尾草則是利用翹翹板來將花粉黏附在貪吃的昆蟲背上。

鼠尾草是唇型花科的成員,花冠如同嘴唇一般,具有上下兩唇瓣,上唇瓣形成遮罩(hood),花柱及雄蕊就位於遮罩下方,下唇瓣形成昆蟲的降落平台,其上具有兩個明顯的白色斑紋,此為其蜜腺導引(nectar guide),引導授粉昆蟲進入花蜜位置。


花冠的基部癒合成管狀構造,花蜜累積於管狀基部最狹窄處;此構造適合於長口器昆蟲,當昆蟲努力地將身體擠進下唇瓣及上唇瓣間的空間,吸吮其管內花蜜的過程中,花粉就會沾粘於其背部。

鼠尾草的四枚雄蕊演化成只有兩枚有功能,另外兩個退化;此兩個有功能雄蕊的藥隔(連結兩花藥室的構造)延伸變長,一個花藥正常發育,位於上唇瓣遮罩的下方,另一個則發育不全,且藥隔在下方一端形成展開構造,阻擋了花管狀部分的入口,花絲縮為短小的構造,將其與花冠結合,此部分如同槓桿的支點,當一邊下壓時,就會牽動另一端,如圖4所示,想像以鉛筆代替探尋花蜜的昆蟲口吻,當插入時會使花藥向下壓,可使花粉硬是抹上昆蟲背部的特定位置;由花的縱剖面構造,可以比較清楚整個過程的變化。
資料來源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91/170/12.htm


7.馬利筋
馬利筋的花柱在花的中央呈五角柱狀,而花粉塊由帶狀的著粉腺(retinacula)連結至黑色的微粒(corpuscula),微粒及一對著粉腺稱為載粉器(translator);花粉塊的質感就如同傳統民俗-畫糖的成品,透明又富光澤的澄黃色,並如同翅膀狀的構造。每個花藥的外圍,還有大型的副花冠,為分泌花蜜的構造,吸引授粉昆蟲來吸食花蜜

各副花冠間即形成構造上的凹槽,順勢成為昆蟲"落腳"的位置;當昆蟲離去時,其腳會被兩花藥中央細長的裂縫引導,順著向上接觸到微粒,藉由昆蟲的腳勾出微粒及其連結花粉塊



而這兩個相鄰花藥的花粉塊在拉出時是相互平行的,但接觸到空氣時則會改變角度,這樣一來當昆蟲造訪下一朵花時,兩個花粉塊的角度剛好可以進入細長的裂縫,花粉塊嵌入細縫並破裂,此時花粉附著於隱藏於裂縫中柱頭的部份,完成授粉。









資料及圖片來源
http://e-info.org.tw/topic/plant/Asclepias-curassavica/Asclepias-curassavica.htm
http://jpkc.nefu.edu.cn/zwx/get/jxkj/菊亚纲之龙胆目.htm


七、說一個故事

王老師說,校園植物的觀察若能掌握前述重點,那麼觀察的結尾應該可以將觀察到的現象、特徵加上比較的結果,來說一個吸引人的故事。


1.小菫菜
若從側面來看,小菫菜的雄蕊與下方唇瓣間的空隙很狹窄,昆蟲要去吃位在距中的花蜜就必須硬擠過那個空隙。

小菫菜的花柱有一個折曲,當昆蟲擠過空隙時會使花柱往上折起,就像折吸管一樣。

花柱內有一個空腔,空腔內充滿液體,這個液體會在花柱折起時從柱頭的小開口溢出,會剛好碰到昆蟲的腹部背側,若是昆蟲在訪上一朵花時背上有花粉,那麼這一滴液體剛好就會沾到花粉。

當昆蟲離開時,花柱就恢復原先的形狀,溢出的液體就會在回到花柱中,這樣一來就完成授粉了。











2.魔芋

魔芋在南部很常見,約在五月梅雨季節打雷下雨時,會突然紛紛出現在農田林地上,所以又叫雷公鎗。魔芋也是天南星科的植物,所以也有佛燄花序,其附屬物長達40~50公分。

在第一天的時候,魔芋的佛燄苞下側的雌花成熟,並發出臭味吸引雙翅目的昆蟲,佛燄苞的內壁有很多黑色的疣狀突起,可以讓雙翅目昆蟲產卵。

在第三天時,上方的雄花成熟,發出臭味的位置也由下方轉移到上方,因此逗留在雌花附近的雙翅目昆蟲就會被吸引出來。

此時花藥內壁會產生一個膨脹的壓力,將膏狀的花粉像牙膏一樣擠出來 ,剛好就會黏在要離開的昆蟲身上,此時臭味也瞬間消失,昆蟲自然就不再逗留。


3.百合的蜜腺在花瓣上,幫他傳粉的昆蟲一定是大型昆蟲,才有可能在吸蜜食沾到花藥上的花粉。但實際上過去一直沒有確實的找到百合的傳粉者。

4.紫花酢漿草在台灣是以無性生殖為主,但是若不以有性生殖為主何必要開一朵這麼漂亮的花呢?
仔細想想我們還真的沒有仔細觀察過紫花酢漿草。

王老師說台灣的紫花酢漿草的雌雄蕊排列像三層的結婚蛋糕,最高最中央的那一層是雄蕊,最短最外層也是雄蕊,夾在中間的是雌蕊。可能在原產地南美洲有另外一型的紫花酢漿草,兩種不同類型的花才能受粉成功。

=====================

聽完這一次的演講,真的是又對王老師又更愛慕了一點,花哈,又帥又有學問,真是啊。。。

總之對我身邊的植物又有不一樣的角度來觀察了。真是謝謝王老師。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20080426魚類生存大作戰-邵廣昭老師

許久之前,聽了邵廣昭老師的演講,卻被許多事情卡住,沒有趕快寫筆記,真是不乖啊。

位於南昌路的遠流講堂,佈置的調性很軟,不像"國際會議廳"那樣的冷硬,也拉近了大家的距離。

邵廣昭老師的演講內容超極豐富,所以若是我的筆記有漏列也請原諒。


在筆記之前,我要先說兩件怪現象。



自從數位相機普及以後,常常會有人在聽演講時就拿相機直接對著講者的投影片拍攝,再白目一點的還會有拍攝音,最高級的白目會再加上閃光燈。奇怪的是,在我參加過的科普演講中,從來沒有看過主辦單位制止這樣的事情(這次演講快結束時,有一位工作人員小小聲的跟某一位聽眾說,可是大部分的人還是在拍)。這不是很明顯的侵犯智慧財產權嗎,而且拍攝音、閃光燈和一直舉起來的手和相機都很干擾其他的聽眾。

再來就是遠流看很多人用相機拍投影片,竟然將投影片印成講義,每人發一份,而且是單面的!不過我想演講結束後應該有很多人去抗議吧。

言歸正傳,筆記。 內容有關意識形態的部份,是阿梅的意見。
----------------------------------
一、台灣第一鮪
每年各地所捕獲的第一條黑鮪魚都會以天價標出。例如今年的台灣第一鮪在97.4.22捕獲。
一般黑鮪體長可達三公尺,體種可達600-700公斤,游泳的時速可達每小時160公里。


二、分類

鯖科、鯖亞科,包括鯖鰆鰹鮪等重要的經濟魚種。
細鰹屬 +正鰹屬 +圓花鰹屬 +xxx屬+鮪屬

鮪屬 -新鮪亞屬(大目鮪、小黃鰭鮪、黃鰭鮪) + 鮪亞屬(黑鮪=藍鰭鮪、長鰭鮪)

黑鮪-北太平洋黑鮪(龍骨黑色)、南太平洋黑鮪(龍骨鉛黃色)、大西洋黑鮪

三、演化
黑鮪的演化約100-200萬年,比人類晚近。以人類的語言來說,黑鮪比人進化。

黑鮪有很多很特別的地方,根本就是上帝傑作的菁華,一口吃掉實在是對不起黑鮪。

黑鮪的代謝率快,是一般魚類的2~3倍。
不同於一般魚類是外溫動物,黑鮪魚是內溫動物。
血紅素的含量是沿岸魚種的二倍,血液含量及鰓板的數目也比較多,心臟佔體重的2%。

這些特徵讓黑鮪魚可以做超長距離的遷徙,游動的時速也達60-100公里,僅次於旗魚。

除了特別的循環系統,黑鮪魚的身體根本就是為了快速游泳而設計的。

體型超流線,眼球外有脂肪覆蓋而無眼瞼,胸鰭及背鰭都可摺疊收入基部的凹溝,鰓蓋也是連著無法打開(所以黑鮪即使在游泳也一定要把口打開讓水流進入)

在看魚類的體型與泳速時會看到一個"深寬比aspect ratio",此值越高就游的越快

排名前幾名的是:旗魚>鮪魚>巴鰹>舵鰹>刺鮁

一般善泳的魚類多有紅肉,但僅止於表層肌肉,黑鮪的紅肉卻可達肌肉深層,而且黑鮪的對流交換系統非常有效率,所以不只游的快,還可以在寒溫帶生存。

鮪魚的體色上黑下白,是大洋迴游性魚類常見的消影效應(obliterative countershading)

四、迴游
1.黑鮪魚的迴游
以琉球為起點,青壯年黑鮪會往東往太平洋中間游動。
而往南先經過台灣東部海域的是準備要產卵的個體,她們要去太平洋東部海域產卵。
看看我們吃的黑鮪魚,每一尾都剛剛好準確無誤的毀掉下一代黑鮪魚。

以魚隻迴游的水域可將迴游性魚類分為"河海洄游"、"淡水域或海水域迴游"及"垂直迴游"。

2.河海洄游:
溯河產卵anadromus
降海產卵atadromus(台灣輸往歐美日的鰻苗很確實的毀掉了鰻魚)
兩側迴游(非產卵)

3.淡水域或海水域迴游oceanodromous

4.垂直迴游
在黃昏時可由水深200~1000公尺處上升至30公尺處。

5.定位方法
a.鮪魚有pineal eye,可接收太陽角度的資訊。
b.鮭魚可記住水中的氣味,利用嗅覺記憶回到出生地。
c.鯊魚的電感覺可接收地球磁場的資訊。

目前一直有不同的方法用於紀錄於類迴游時的路徑、水溫、水升級體溫等資料。
如archival tags、Pop-up satellite tag等。資料雖基本,但卻是目前一無所知的區塊。

五、鮪魚漁業
1.捕捉方法
鮪魚追餌魚時在海面上會有白沫產生,因此可以白沫及漂流物的出現來追蹤鮪魚。
或是利用人工浮魚礁、海藻及水母等來引誘魚類聚集。

2.漁獲量
在科學人雜誌上有進年來七種鮪魚的漁獲量變化,像地中海及南大西洋都有過漁的情形。
若是與40年前來比,漁獲量都降低了90%。
而台灣是以"洗魚"及"騙魚"聞名國際,漁獲量也是惡名昭彰(當局應該是引以為傲)。


台灣的
總漁獲量排名全世界第20名
遠洋漁業排名全世界第6名
魷魚捕獲排名全世界第3名
鮪魚捕獲排名全世界第2名
圍網漁獲排名全世界第2名
圍網漁獲排名太平洋國家第1名

台灣,羞羞臉。

3.黑鮪魚的養殖
日本、澳洲及地中海國家一直在積極開發黑鮪魚的完全養殖,日本已經在2002年成功完成,但是尚未商業化。
目前都是捕捉未成年的黑鮪魚做"肥育養殖"。
不過以肥育養殖的黑鮪魚來販售取代捕捉野生黑鮪魚是很弔詭的事情。

因為成本效益的考量,肥育養殖的黑鮪魚業者都是抓小魚賣小魚,小魚沒有機會達到性成熟,當然也沒有辦法產生後代,補充漁業資源。

4-7個月大的黑鮪魚可以長20-30公斤,大約是15-20公斤的餌料可以長出一公斤的黑鮪魚肉。
可是10歲大的黑鮪魚,餵食1000公斤的餌料,也不過換成一公斤的肉,能量都拿去生殖了。
當然是賣小魚划算囉。

4.抓什麼魚?
海洋中的能量轉換並不是依循十分之一定律,而是介於5-20%之間。也就是每10公斤的小魚只能換成大魚的0.5-2公斤。因此想想看,當你自豪於每天都會吃魚時,記得你浪費了大量的能量換來一小口白嫩的魚肉。

目前我們主要食用的魚種幾乎都是高階消費者,這樣是不對的,高階消費者的肉是消耗了很多能量後才長出來的。

未命名


理想的漁獲組成應該要與當地生態系統結構產量成比例,並且減少高階消費者的比例。


記得阿梅去過好幾次宜蘭的大溪漁港,看到成堆成堆的漂亮食用魚攤販後面,堆積成山的"下雜魚"像垃圾被鏟去作飼料,就會好想告訴買魚的人,你買一條魚,會有幾百條小魚的陰魂跟你回家喲。

根據生態系統評估報告中生態系統服務變化的資料顯示

大型魚種90%都有過漁的現象,75%的商業魚類已經瀕臨崩潰。

這是因為,過去我們對於到底特定魚種可以抓多少的評估,都是根據MSY來推估

MSY是mast sustainable yield,概念上就是只要可以讓族群大小維持在原來的50%就好。

但是鱈魚、比目魚、鯛魚、鯖魚等大型魚的成熟年紀較晚,族群大小的恢復較慢,因此應該降低捕捉量才是。

黑鮪每年可以產下100萬顆卵,壽命長達30年。由此可知在輕微的捕撈壓力時,黑鮪的族群是絕對無滅絕之虞的。 但目前卻還是可以觀察到漁獲量下降的情形,可見全世界對將黑鮪魚滅種是多麼通力合作。

在近五十年中,全世界漁場面積是增加的,但是總量卻是下降的。

台灣亦是如此,只是科技誤導+管理誤導+知識不足讓我們以為漁獲量上升。

比如若是只看目標魚種的體型大小、單位漁獲量、漁獲組成物種及漁獲中的營養階層數目,就可以發現每一項都是下降、減少、縮小。

所以在我們的傳統漁業"過漁"+"誤補"+"棄獲"+"拖網"+"捕幼魚"的五大手段摧殘下,也難免有此現象啦。

同時也觀察到漁獲量組成的變動是朝向不樂觀的方向,因此有人推估2048年時我們將無海產可吃。

我想大部分人對這個應該只會吐出"哎呀"之類的感嘆詞而已。

5.養殖=漁業資源的希望?

海洋漁業是目前唯一還依賴野生動物資源的產業,因此很多人積極的在研發各種魚類的養殖。

但是養殖充其量只是延長資源耗竭的死期來臨而已。原因如下

a.養殖用的餌料也是野生魚!

b.用來養殖的場地通常原本是重要的濕地。

c.引入的魚種溢出後常會成為危害的外來種。近年來由台灣引進大陸之暖水性淺海養殖魚種很多,共19種,佔了所有外來種(含淡水種)59種的33﹪,如歐洲鰻、尖吻鱸、條紋鱸、眼斑擬石首魚、尼羅羅非魚、澳州亞羅非魚和大菱鲆等。

d.養殖漁場會造成1.5公里內的環境污染。

e.養殖漁業的風險高,如澎湖寒害。

f.養殖用的魚苗必須從自然界捕捉。
以鰻苗為例,我們把將來會長大生小魚的鰻苗全都抓起來養大吃掉。
所以鰻苗愈來愈少愈來愈貴,現在已經到白金等級了。

六、台灣的海洋文化
台灣是沒有海洋文化的,只有海鮮文化。
每次海洋年的活動內容就是吃!彷彿台灣人是餓死鬼一樣。
飛魚季吃飛魚。
曼波魚季吃曼波魚。
黑鮪魚季吃黑鮪魚。

台灣人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吃。
事實上飛魚及曼波魚都不是台灣島傳統用來食用的魚種,純粹是炒出來的。
尤其那個曼波魚,真是可憐。
去漁港市場總是可以看到明顯的礁岸及岩岸的潮間帶魚種死在攤子上,根本就沒什麼肉,吃的人基本上吃心情的,可是我們的潮間帶就這樣毀了。
虧我們還說要在教育中加入保育的觀念呢。
星期五我教潮間帶生物有多重要,星期六家長帶去吃潮間帶生物,這是怎樣?

台灣人是完全沒有知識的吃。
海洋的高階物種沒有一種是能逃過各式污染的。
加上生物放大效應,吃海魚可真是"營養充足",可以"頭好壯壯"。
難怪現在台灣"聰明"的人這麼多啊。

台灣人是超低階的吃。
抓到一隻蝠魟每斤肉只賣七十元。
拿來作生態觀光旅遊不知可以賺多少倍,可我們寧願賺那每斤七十元。

加上台灣人盲目跟隨日本歐美的養魚文化,只能說,台灣人,你厲害。


厲害的台灣人當然會生出厲害的台灣政府。
永續漁業是喊爽的。
在假日漁市、富麗漁村、船用油及外籍漁工補貼等民粹政策的協助下,我們的政府很快就不用煩惱永續漁業這件事情了。因為沒有了。

在台灣,最妙的就是,對的事不一定可以進行



寫的太氣。寫不下去了。






全民漁業教室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20080520妹妹出嫁囉

DSC_0037可愛的小妹妹昨天嫁到台北的好人家去了
那裏有愛她的姐姐跟媽媽,也不用一天到晚在籠子中等門。一定是很幸福的。

可愛的小妹妹,我會很想妳喔

DSC_0112杜菇預備動作....
.
DSCN5590 DSCN5589就地睡著
.
DSCN5548 到底是油清還是清油?
.
DSCN5541yoyo:大嬸,我比較可愛吧~ 妹妹os:yo阿伯,你也差不多點
.
DSCN5545DSCN5547
妹妹搶了yoyo的毛巾 ,yoyo就去搶妹妹的籠子
.
DSCN5599妹妹:我討厭這個骨頭,太花枝招展了
.
DSCN5563DSCN5550
妹妹:我也討厭這個虛偽的手套,裝什麼球咩
.
DSCN5597DSCN5625
妹:還有這隻熊貓!你以為個子高就可以當名模嗎
.
DSCN5626DSCN5614
咬到跌倒
.
DSCN5647 沙發套是大家的最愛,睡覺聖地
.
DSCN5652
.
DSCN5651妹:yo阿伯,你肚子上這一根是什麼?
.

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20080515天涯小阿狗2

DSC_0119DSC_0074小阿狗的臉毛漸漸長了喔
DSC_0124DSC_0131小阿狗是女生喔

DSC_0102DSC_0115所以很會害羞(其實是睡著了)

2008年5月1日 星期四

20080501天涯一隻小阿狗

DSCN5372

話說上週五半夜,武林高手韓阿梅帶著韓阿狗出門巡視時,竟然在陰暗的店家鐵捲門外,發現一隻松鼠。 韓阿狗不改除暴安良的習性,馬上著手開始偵查敵方萬惡松鼠的敵情。

DSCN5412沒想到在電光火石之間,松鼠一轉頭竟然變成一隻狗,而且是一隻有著小老頭臉的小小狗。 這可嚇得膽一向伸縮自如的韓阿狗轉頭就跑。 偏偏這隻偽裝成松鼠的老臉小狗難得遇到一般高的阿狗,跟得可緊了。


韓阿狗拼命的閃避敵軍的尾隨,一邊之字形的左閃右躲,一邊回頭確認敵蹤。 經過三公尺的糾纏後,韓阿狗累得就像狗一樣,終於可以鬆一口氣地享受獨處的快樂了。


韓阿狗除了膽可伸縮自如之外,還有另一項特技,就是記性時間跟韓阿梅一樣,可以用微秒為單位來度量。 所以韓阿狗走沒20公尺就回頭了。 再次遇到宿敵,真是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

廢話太多,本節重點是老臉小狗跟著韓阿梅回家了。


韓阿梅帶著老臉小狗去周圍的社區警衛室尋親,此時阿梅真是心亂如麻啊。 阿梅覺得自己很無聊幹麻撿狗回家,可是又不能眼看著老臉小狗搖搖晃晃、一跳一跳地往馬路走去。

無奈周圍社區警衛沒看過這隻狗,阿梅只好先帶這隻老臉小狗(是母的!)回家。 不過小狗好脆弱的樣子,好像也不能吃韓家友友狗的飼料。只好先帶小狗去看獸醫。

半夜耶~獸醫的電話一直是通話中,阿梅只好背著小歐巴桑直接殺過去。原來獸醫在動手術,阿梅抱著狗孑然一身的在獸醫門外呆呆的等了大概20分鐘。跟辛苦的獸醫討教了一些照顧小狗的方法後只好先回家再想辦法幫小歐巴桑找個好人家。

DSCN5337小歐巴桑(在韓家的學名是妹妹)的頭應該是主人用電剪推的,因為就像清朝人的頭一樣整齊。後來第二個獸醫說是因為小狗之前皮膚出疹,所以剃掉的,因為現在還看得到疹子的痕跡。


DSCN5408 不過看得出來對於自己長得這麼老一事她自己也很哀怨。

DSCN5393 DSCN5374但是臉老歸臉老,玩性還是很大的。


DSCN5371 胎毛還沒退完的妹妹很喜歡跟她一樣毛毛的東西。

妹妹的年紀有兩種版本,a.35天 ,b.2.5~3個月(因為後排牙齒已經長好了)

妹妹走路跳來跳去,很像兔子,常常會引發韓家友友狗的原始狩獵本能。

現在每次韓阿梅一坐下,就會有兩隻狗跑過來,老的要討摸摸,小的要討手去咬。

老的是韓家友友狗,只要阿梅一摸小狗,老友友就會氣鼓鼓+很哀怨的看著我。

DSCN5332再不然就是像這樣,兩隻狗睡得安穩,剩我動彈不得。


所以要趕快幫妹妹找個好人家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