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請至新網站

所有跟教學直接相關的文章都移到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
包含教學計劃、講義及投影片。
陸續新增中喔!

2009年5月29日 星期五

東中寶貝多--樹蕨們

在學務處前面有兩棵樹蕨,是寶呢.只可惜老師同學來來去去,沒有人了解它們.

樹蕨是侏儸紀時期就出現的類群,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可以說是非常古老的類群
樹蕨的維管束超複雜,極具有美感
080726-095122

別忘了蕨類是第一個找出運輸水分方法的植物類群
可以說是花草樹木能從地表站起來的prototype
所以現在的蕨類有很多種不同的維管束類型,也見證了植物在演化史上的各種嘗試
有關不同的中柱型式可以參考20080730有關植物的中柱 一文


台灣的桫欏科共有1屬7種,除了蘭嶼筆筒樹及南洋桫欏是侷限分布在蘭嶼及浸水營外,其他五種的分部範圍都還挺廣泛的
韓氏桫欏,筆筒樹,台灣樹蕨,鬼桫欏and台灣桫欏
簡單的區分可以參考這裡

最大分類特徵
1.葉柄基部之鱗片
2.葉柄兩側的氣囊體
3.孢子囊群
4.另外葉片之大小、形體、羽裂深度和葉緣等


兩種因侷限分布,目前被農委會列入台灣的稀有及瀕危植物名錄
接近威脅--桫欏科 南洋桫欏 Alsophila loheri (Christ) Tryon
易受害--桫欏科 蘭嶼筆筒樹 Alsophila fenicis (Copel.) C. Chr.


所有桫欏科的蕨類都被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附錄二的物種通常是"目前族群數量相當稀少而雖未必遭致滅種之威脅,但除非其標本之貿易予以嚴格管制並防止有礙其生存之利用,否則,將來仍有遭致滅種之可能者"

而列入附錄二的物種是不能隨意輸入輸出的,若是要跨國買賣,需要經過兩國的政府及科學機構同意許可才行.

這裡有台灣地區七種桫欏的介紹

前面說到樹蕨是非常古老植物,這麼一來,要是說所有的樹蕨都是一家人(單系群)其實就有難以想像
因為在型態上被歸到樹蕨的種類多達六百種(七科13屬),要是說他們全部都來自一個共同的祖先,那這個祖先也太強了吧
根據Tree ferns: Monophyletic group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as revealed
by four protein-coding plastid loci
這篇文章的結論,樹蕨還真的是一家親呢

雖然常常介紹筆筒樹,台灣桫欏及鬼桫欏間的差異,但是仔細一想,我們還真不認識桫欏呢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小朋友們要畢業了

教的班級數少,就可以在畢業紀念冊上玩些不一樣的
DSC00057DSC00060DSC00062DSC00064DSC00065DSC00066DSC00067DSC00069DSC00070DSC00071DSC00073

20090428三小鶇鶇長大中

上週學飛的小鶇們,這個星期就跟著爸媽在校園逛來逛去
對人還挺好奇的
偶爾爸媽在落葉堆或在樹上抓到一隻蟲
小鶇就在旁邊鬼吼鬼叫
就像死小鬼在地上打滾叫著"我要吃!我要吃!我要吃!"
DSC00081
所以校園中一天到晚都可以聽到細細的小紫嘯鶇叫聲
很好玩
什麼時候可以叫出向爸爸媽媽一樣嘹亮的聲音呢?

----
這是去年5月學生撿到一隻撞暈的紫嘯鶇
還是一副小鳥樣
沒想到今年也當爸媽了呢
DSCN5513

DSCN5515

睡翻掉

DSC00051

DSC00053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生物技術研發成果創意應用競賽

今年的比賽又要開始了
這個比賽的獎金有250萬呢,看看主辦者是經濟部,就知道生物技術的確是一個向錢行的行業

這個行業一定要有創意,或是有高超的技術,否則鐵定賠的很慘
看看去年的得獎作品

PILI BEER
穿救生圈的微生物─浮起菌的應用
Blue Vivian 藍海活力子
利用農業廢棄物生產奈米級之生物纖維材料的技術開發
汞你做明日健康之星
綠色危機
傳統農業轉型-以家蠶生產高價位蛋白
胞外多醣體洗淨超人ExopolysacchridePower-cleanSuperman(EPS)
畜牧產業的提升:人類多基因型遺傳疾病之動物模式的產製
蛋白質大爆炸by雞羅紀公園
具促進先天及後天免疫雙功能之魚用口服疫苗平臺技術
利用基因晶片技術配合SNP 分析建構雞、鴨分子育種產業化平台
利用奈米金球建構酪胺酸酶印刷碳電極生物感測試片
令動物稱羨的神奇主宰-植物型態的調節者
長壽花利用植物組織培養與分子檢定進行疊氮化鈉誘變育種
抑敏驚人_治療塵螨過敏之口服減敏產品
抗多重病毒之轉基因番茄、甜瓜及西瓜等重要經濟作物之構築
台灣奇雞-MHC基因檢測與育種by台灣奇雞
結合廢棄物資源化與提升生質能源利用之沼氣發電系統
化腐朽為神奇
腸病毒大作戰之乳你所願
利用水稻為模式發展miRNA 生物晶片製程及產品應用
創新高通量蛋白質分子檢驗平台
利用人造油體生產抗小分子抗體
運用「珊瑚礁」之概念開發多功能保健食品素材
細菌性汞離子結合蛋白MerP 於植物抗環境逆境之應用
仿生太陽能電池元件及其光電能量轉換機制研究
猪不會白挨了這一針-酵母菌猪瘟疫苗

2009國際基因工程生物競賽

超有趣的比賽
這是麻省理工學院從2004年開始舉辦的一個競賽
規模超盛大
今年好像是在東京大學舉辦工作坊
http://2009.igem.org/Main_Page

[筆記]義大利麵的結構

http://sa.ylib.com/saeasylearn/saeasylearnshow.asp?FDocNo=1387&CL=86 煮久不黏糊的義大利麵

以下為摘錄

1.製作義大利麵所使用的杜蘭粗粒麵粉(semolina)是研磨自杜蘭小麥(Durum wheat),這種小麥的麥粒結構、成份與一般小麥不同,例如杜蘭粗粒麵粉的蛋白質含量很高,而且其中的小麥穀蛋白(glutenin)以低分子量為主,不同於一般麵粉是高分子量佔多數,因而杜蘭小麥麵筋彈性較差,也就是麵塊拉伸或按壓後回復到原來狀態的能力較差
.
2.再如杜蘭粗粒麵粉含較多的黃色素,如芸香素(rutin)約是一般小麥的2~3倍,所以杜蘭粗粒麵粉的外觀呈金黃色澤。
.
3.義大利麵不容易煮熟,就算煮過頭也不至於太黏糊。台灣食品零售業聯華實業公司研發部長吳宗沛解釋,麵條煮爛後的黏糊口感主要來自麵條表面有些蛋白質受熱斷裂而成的小分子,以及澱粉粒吸水受熱後,因膨脹破裂而溶出斷裂的澱粉分子,尤以後者為主要原因;煮久不易糊爛的義大利麵,是因為使用了特殊的擠壓方式製作,使得澱粉顆粒不易崩解。(註:有些義大利麵的製法和白麵條一樣,使用一般杜蘭麵粉以攪拌及延壓方式製成,這種義大利麵就可能因煮過頭而糊爛。)
.
4.義大利麵的製程是採真空攪拌,麵塊內的氣體會在極短時間內被抽走,造成麵粉間的距離縮小,而之後麵塊經螺軸擠壓機成形過程,機器的壓力也會使麵塊緊實結合,因此煮義大利麵時,水份只能從麵條外一層一層慢慢滲入而煮熟。平常吃的白麵條表面有不少澱粉粒,而且麵條結構鬆散、氣孔多,水份容易從表面鑽進麵心,因此很容易使澱粉粒吸水膨脹破裂而溶出澱粉粒內部的分子。順帶一提,斷裂後的澱粉分子與蛋白質散入水中會使煮麵水變混濁,藉由混濁的程度也可以判別義大利麵的品質。
.
5.好的義大利麵具有鮮豔的金黃色,麵條色澤一致,不應有深褐色的斑點,斑點多表示該義大利麵使用的杜蘭粗粒麵粉灰份(即礦物質)含量較高。麵粉研磨自小麥的胚乳部位,此部份灰份含量極低,若麵粉的灰份比例佔太高,就表示夾雜麩皮和胚芽,也就是研磨過程不夠精緻所造成。通常一級杜蘭粗粒麵粉的灰份含量必須小於0.9%。
.
6.煮義大利麵的訣竅之一是在水裡加少許食鹽,待水滾後放入麵條,食鹽會使麵筋蛋白結構趨向更緊密,而使得澱粉粒在煮的過程中膨脹度受到抑制,因此溶出物就會減少而不黏鍋

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20090514三小鶇鶇

DSC00029
每年大約四月左右,竹東高中的名產--紫嘯鶇,就會開始築巢生小寶寶.
每年我都會嘗試要找到巢的位置,不過因為沒有常常尋找,所以始終沒有找到
今年眼尖的體育老師在體育館中找到一對紫嘯鶇夫婦養了一窩三隻的小朋友

前天看到三隻小鶇鶇還擠在巢裡,今天就敢飛出來了,不過鶇爸鶇媽還是很關照小鶇鶇們,一直陪在小鶇們身邊.

顯然有一隻小鶇進度比較慢一點,所以常在地面.
有心(又帥氣)的體育科林老師扛了一架單筒來,讓大家可以觀察的比較清楚.


DSC00030


DSC00031
站在欄杆上的就是慢飛小鶇喔(有看到嗎?)



DSC00032
這隻慢慢小鶇在體育館的布幕後面,鶇爸雖然站在遠遠的排氣管(?)上,可還是很注意慢慢小鶇的情形喔
鶇爸跟慢慢小鶇常常會用短短的叫聲互通信息,所以鶇爸也挺放心的樣子


DSC00035 這是鶇爸的英姿


DSC00036 找了半天的巢到底在哪邊?
結果竟然在天花板鋼樑的凹槽裡!



DSC00039 你看,很隱密吧









下午又去觀察一次,不知道是不是上面那隻小朋友
















這隻小朋友嘴巴還是黃不嚨鼕的,超可愛.
不知道跑到哪裡去玩了,頭上沾滿了蜘蛛網













這是以前的巢喔,很妙吧
打算請大學同學來幫忙設計追蹤這個家族的更迭,一定很好玩.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筆記]生命世界的旋光性

http://brc.se.fju.edu.tw/protein/structure/basic.htm#光學
參考資料: 魏耀揮等譯 生物化學原理 p83~85 國立編譯館
.
自然界中所發現、具有一個不對稱中心的生物化合物,幾乎都只以一種空間異構物的形式存在,不是左旋便是右旋。除了沒有不對稱中心的甘胺酸之外,蛋白質的胺基酸都是左旋-空間異構物。經過對胺基酸的光學性質以及有機反應的許多化學試驗,我們獲得以上結論。有一些右旋-胺基酸的確存在於活體之內,但是它們卻從未在蛋白質內被發現過。
.
構成蛋白質的胺基酸都是左旋-空間異構物是明顯可見的。因為普通不在生物體內、那些我們用來合成具有不對稱碳原子的化合物,其化學反應總是產生非光學活性產物;這是因為普通的化學反應以相等的速率產生左旋和右旋空間異構物,所以產物是消旋性混合物(racemic mixture或racemate),亦即左旋和右旋異構物之等莫耳混合物,而不會旋轉平面偏極光。
.
消旋性混合物可以藉著物理分餾法被分離成左旋、右旋異構物。純粹的左旋或右旋異構物最後將會變成消旋性混合物。活細胞有特殊能力藉著空間特異性酶(stereospecific enzyme)來合成左旋胺基酸,由於這些酶的活性位置為不對稱,因此得以形成它們的空間特異性。

=====================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126
左邊?右邊?----分子旋光性的新解釋
.
生物最重要的兩種組成物質----胺基酸與糖類,分別為左旋和右旋分子。現在有一個新理論解釋生命為何這樣選擇。
.
分子的旋光性最早由十九世紀的Pasteur發現。他發現酒石酸的結晶有兩種相對的結晶型,成溶液時會使光向相反的方向旋轉,因而定出分子有左旋與右旋的不同結構。
.
這種差異在製藥上是關係重大的。不同的旋光性可能有不同的生理意義。舉葡萄糖為例,人體只能消化右旋型,因此左旋性便可做為人工無卡路里的糖精,而兩者都有甜味。理論上,完全使用右旋性分子的生命史是有可能出現的,但歷史選擇了左旋的蛋白質。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
有幾種理論解釋。第一種推測由於陽光循環性的在極化,且偏好向較暗端極化,因此引發了早期地球上的光驅動反應中,生成的物質旋光性不再維持平衡,而偏向某一方。
.
但另外有證據指出隕石上與地球物質有同樣的旋光性,因此地球上分子的旋光性偏向也可能是由隕石所引發。
.
而Rikken 等人的研究則指出磁場可以和非極性的光(遠較極性光常見)作用,在分子由光驅動反應中形成時,促使分子旋光性偏向一方。實驗中當光由相反的方向通過磁場時,相反旋光性的分子會吸收較多的光能。這個結果暗示地球磁場與陽光的作用可能是分子具特定旋光性的原因,即使這個實驗結果在現實上發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
http://203.68.20.65/science/content/1984/00010169/0005.htm
左‧左‧左又左
旋光物質的發現、理論及合成
(節錄)
酒石酸鉀(C4H5 O6 K)是葡萄汁中的成分,當葡萄汁中的糖分發酵成酒精之後,使得酒石酸鉀的溶解度降低而沉澱出來。鉀鹽加酸之後成酒石酸,1815年,比歐(Biot)發現分離出來的酒石酸有兩種同分異構物(C4 H6 O6),其一無旋光性,另一種卻具右旋性;就是說極化光通過酒石酸的結晶或溶液時,會向右改變方向。
.
向右旋轉者訂為(+),dextro,向左者為(-),levo。
.
直到1848年,比歐的助理巴斯德(Pasteur)重覆舊實驗,才發現右轉的酒石酸銨鈉〔Na(NH4) C4 H4 O6.4H2 O〕結晶形是不對稱的,好比只有右手。而無旋光性的酒石酸銨鈉卻有左手和右手兩種結晶形!
.
他在放大鏡之下把左右兩種晶形分開,右形的結晶旋光向右,左形的結晶體旋光向左。將等量的左右形結晶配成溶液,其旋光性即消失!他告訴了比歐之後,比歐給了他一瓶自己早先測過,沒有旋光性的酒石酸,當面叫他作成銨鈉鹽,等慢慢地在空氣中結晶後,巴斯德將左形結晶分出來測定,果然是左旋的!
.
巴斯德的結晶只有在28。C以下才會結成左右兩種晶形。如果從熱的濃溶液中結晶出來,分子式則為Na(NH4)2. C4 H3 O6.H2 O,晶形對稱,其中左右旋的化學成分各半,沒有旋光性,無怪乎前人沒見到。
.
而且至今百年來,這種能以晶形之不同而分出左、右旋化合物之例子僅有九個!此後巴斯德又陸續發現了左轉的兩種胺基酸及蘋果酸,並研究分離左右旋酒石酸的方法:其一是將不旋光的酒石酸跟奎寧(植物鹼,具左旋性)形成有機鹽,則右旋的酒石酸鹽溶解度較低,先成結晶而析出,左旋的就留在溶液中。其二是把不旋光的酒石酸以黴菌處理,則右旋成分被破壞掉,而留下左旋的化合物。至今分離左右旋同分異構物仍舊沿用這兩種方法。
.
1858年,克苦勒和庫伯首先提出碳是個四價的原子,上面接著四個單價元素的構想,而於1874年,范荷夫(van't Hoff)及勒貝爾(LeBel)則提出碳化物之立體結構論。他們推定碳以四個化學鍵,形成正四面體,來解釋旋光同分異構物。當四個鍵上接著四個不同的東西時,則其鏡像必與本身不同,兩者有如左右手稱作「對掌性」(chirality),而這中心碳原子稱作「不對稱碳」。這種具對掌性的鏡像異構物,旋光程度一致,但方向相反。其他的化學及物理性質則完全相同。當時范荷夫還是博士班的學生,正遲疑應否提出這種構想,因為已知之旋光化合物只有十幾個,化學權威如柯比(Kolbe)等就不相信,指責立體結構論是「幻想、純胡說、毫無根據、瘋子的論調」,經他一罵,卻替范荷夫和勒貝爾打開了知名度。其後十年,大家發現了更多的證據,柯比也已去逝,立體論遂被接受。至於價鍵之真正理論還等到二十世紀有了量子論之後才能解說完整。而且除碳之外,任何立體構造有對掌性的,即有左、右旋之可能。
.
到了1891年,糖化學的老祖宗費雪(Fischer)把最簡單的醣類,丙二醇醛(glyceraldehyde)向右旋的那一種「規定」成「右型」(D-form)。其他醣類及胺基酸的化合物則比照排列,與D-型丙二醇醛排列相同者為D型,相反者為L型。當時大家對原子之存在還很懷疑,化學家雖然早已用球作原子,桿子作鍵來表示化學構造,卻沒有物理方法可以斷定化合物之真正構造。費雪也可以把右旋的丙二醇醛訂成L型──D、L只是個「規定」,不一定右旋或左旋!比如很多L型胺基酸的旋光性是向右的──就是說費雪猜錯的機率也有50%。1951年,范荷夫之「徒孫」皮勃特(Bijvoet)終於用X-光結晶法測知右旋的丙二醇醛,的確是如圖所示的D型。很幸運的,這沿用了五十多年的規定不必更改了。但為避免混淆,目前立體化學都採用R(rectus)和S(sinister)的系統:先依原子序或原子量決定碳上a、b、c、d之大小(假設a>b>c>d),將最小的d排在距眼睛最遠處,如果a到b到c是順時針方向的叫R型;反之為S型。
.
酒石酸的構造中有兩個不對稱碳,每個碳有個鏡像,兩個碳就有2×2=4個鏡像,但是巴斯德只發現三種:左旋、右旋及對稱無旋光性的。其解釋如圖五,左旋(2S, 3S)和右旋(2R, 3R)的酒石酸互為鏡像異構物。而對稱的酒石酸(2R, 3S),其鏡像翻個180。就跟本化合物是一樣的,沒有左右手之分。
.
從大自然的生物中所提取的化合物,如蔗糖、味精、盤尼西林等都具有旋光性,而由實驗室或化工廠所製成之化合物則為左右各半之混旋物,沒有旋光性!要把左、右分開可用巴斯德所發現的黴菌處理或製成衍生物的方法外,還有一種新的晶種分離法。以製造味精(麩酸鈉)為例,丙烯氰(化合物1)、一氧化碳及氫在鈷化合物催化下變成化合物2,再加入氰酸及氨水變成化合物3,化合物3在鹼中水解變成麩酸鈉(化合物4),是左右各半的混旋物。幸好此物中和成麩酸之後,加入少量的S型麩酸的結晶作種,於是先結晶出來的都是S型。天然的麩酸是S型(右旋),也只有S型有「旨味」,能使「清水變雞湯」。留存在溶液中的R型可放入硫酸中加熱,變回左右之混旋物,再度用(S)晶種來分。適用晶種分離的例子也很少。總之,人工之初產物都是左右各半的化合物,要經過分離及回收的手續,事倍而功半。
.
要突破這種困境,則等到十多年前化學家比擬自然界發展出不齊合成(asymmetric synthesis)的方法,蒙山多(Monsanto)公司之諾士(Knowles)發明用一種含磷的化合物(化合物5)作催化劑,將化合物6氫化成胺基酸(化合物7)。由於化合物5具有對掌性,促使產物7的旋光性強度為純自然物(S型)之95%〔鏡像超度(enantiomeric excess, ee)〕,即產物中97.5%為S型,只有2.5%是R型!反應過程中,化合物6取代了5式右邊的環辛二烯,然後氫只能從化合物6的下面加進去,變成幾乎純是S型。化合物7水解之後為L-DOPA,是一種治巴金森(Parkinson)症的藥物。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生物老師是什麼東西?

1496536852記得阿梅小時候,信誓旦旦的說絕對不當老師
呵呵

記得阿梅剛進入高中任教時,很有自信的延續在大學當助教的經驗
將豐富的內容整理成有調理又活潑的投影片
上課講的口沫橫飛
台下的學生是中壢高中的文組班,同學也聽的非常專注
(我想是因為大家都很用功,覺得有太多東西要寫筆記)

後來在景美女中更因為自身的特質可以跟學生聊很多事情
好像也能跟學生有(自以為)很好的互動
(也跟當時教的是基礎生物有關,講概念總是可以用很多生活故事來填滿)

以上兩個學校的學生通常自制力都還不錯
若是有人分心,也不至於影響其他同學

當進入竹東高中後,開始有不一樣的教學概念
因為面臨的學生有不一樣的特質
才發現生物老師的專業應該是教學,生物相關知識應該只是專長而已
我領薪水是因為我會教,而非我懂生物

曾經跟一位教育界的新手分享了一大堆拉哩拉雜的教學心得
回家想了一晚,隔天趕緊把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體悟講出來
"生物老師的專業是教學,而非生物"
不知這位老師有何感想,我看她挺驚訝的樣子

以阿梅的教學年資來說,要說有什麼專精教育的話,那是邊也搭不上
不過我覺得體認到老師的專業是"教學"本身
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現在正在推動的教師評鑑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很多老師很反彈,對製作自己的教學檔案非常抗拒
這就是"不認為自己的專業是教學"的結果
因為若是要每一年都能修正前一年的教學方法
製作教學檔案是一定要的
而非憑藉記憶年複一年的用前二個班當作恢復記憶的工具
後面的班來後悔同樣的錯誤

阿梅目前只能做到規劃及將資料歸檔
還沒有辦法做到時時紀錄修正
希望卸除行政業務後,可以做到紀錄後及時修正這一點

在教師評鑑的內容中,很重視教師對教學能力精進有具體的努力與行動
也因此重視一些得獎紀錄,研習紀錄等等
同樣的也很多老師對這些都嗤之以鼻

但是若是要這些老師將自己的小孩送給一個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管的三板老師
相信他們也是不願意的
那又何苦作賤別人的孩子呢?

================
常有老師說
現在的學生跟以前都不一樣了
我以前都怎樣怎樣教就可以了,現在的學生上課都如何如何

聽的時候會想,根據學生的特質來規劃教學活動
不就是老師的專業嗎

而且話說回來,學生是老師的鏡子
把老師對學生的抱怨換個角度看

以前的老師很自重,現在的老師很隨便

好像也是通的哦?
也難怪社會上看不起老師了


(不服氣嗎?)
上課遲到至少五分鐘,還可以跟遲到的同學在路上慢慢聊慢慢走)
上課帶著珍珠奶茶去)(上課接手機)
唸完課本/講義/投影片就算上完課了)
考題剪剪貼貼就算了,連"很多"題號重複也懶得改)
結算成績時竟然把前次段考的成績直接複製貼上當作期末考成績去結算,完全不自知)
(上述情況,在以前,老師好歹會表示害羞抱歉,現在,哦~沒事啦)
================
常常會有幾個老師談起某些班時,一致認為該班秩序混亂,難以實施教學
卻也有些時候,某些老師的地獄班,卻是其他老師的天使班
其實這在在說明了學生是會因著老師的教學而有不同的反應的
不知道碰到地獄班的老師有沒有去鑽研如何將地獄眾小鬼渡化成天使?
.
.
.
當老師表現的很重視這堂課程時
學生自然就會也重視起來
很多事情可以表現老師對課堂的重要性
.
1.準時
就像男女交往時,總是準時到常的一方,當然可以讓對方感受到他的重視
若是有一場約會時間都已經到了,其中一方還在睡覺
那個不重視感也就不言而喻了
.
.
去年開始,每個班的第一堂課,我都跟學生說明
因為我很重視這堂課,所以我會準時到,鐘聲響完我一定到班級上
也希望他們尊重"我對這堂課的尊重"
當然我有留後路,因為有些業務是無法中斷的,我有預先說明這樣的情況)
.
.
所以每當我因為行政業務耽擱了離開辦公室的時間
總是會用最快的速度狂奔到教室
就常常有老師不能了解為何我要在鐘聲響完前到達教室
有的時候剛打下課鐘,我就款款東西踏出辦公室準備去下一堂課的班級
也有很多老師會驚訝於為何還有十分鐘,我就要去教室了呢
.
記得剛開始時,學生很不習慣我真的打鐘就站在講台上(多可悲的不習慣)
可是後來他們只要想到下一節是我的課程,自己就會提早回到教室
至不濟也是上課鐘響會跑回教室
.
記得前面提到的新手老師,他就問我,為什麼我的班一上課就大家坐得好好的?
那是因為我在講台上站得好好的啊
.
(缺點是,當我已經要開始教學活動時,外面都還是亂哄哄的,我常常得去別班管秩序)
(我常常想,若是去紀錄每位老師實際到教室上課的時間,我應該要加薪吧,因為我最少比其他老師多上1/10的時間)
.
2.盡心規劃教學活動
.
教學的專業就在教學活動的規劃
常常有老師表示自己對於"教書匠"的不屑,卻看不清,自己連當"教書匠"也不夠資格.
.
與第一志願學校的學生相比,大部分其他高中的學生並不是比較笨,而是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足.
所以當老師使用的方法是適用那些自己會規劃下課時間的學生,來教導沒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學生,就會發生學生永遠達不到老師預期的學習成果
.
而當老師眼睛看著遠處那個要教給頂尖學生的學習內容用自己的速度不斷的往前進
只有那些原本就跟得上的學生可以追隨著老師邁進
萬一有人需要綁個鞋帶,拍寫,就再見了
.
這樣教學的危險在於,跟在老師身邊的人,只會越來越少
而能跟上老師的人,卻又是那些其實不需要老師也可以活得很好的學生
.
也因此老師應該要規劃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來因應具有不同特質的學生.
.
若是面對不太能夠回家把一些重點進行複習的同學,那老師就應該在上課規劃好活動,讓學生可以在上課就把重點牢牢記住
.
(相信我,可以的)
(若是一個補習班老師總是跟同學說,這些內容請你回家背背背,我們還會選擇這個老師嗎)
.
我最常用的是口訣法及同儕教學法
.
口訣法是因為阿梅以前立志要當馬蓋先的時候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理化補習老師
他總是用口訣來節省我們的腦力,所以真正在學校考試時,我們這些不愛背頌的小鬼也可以拿到分數
.
有一些生物上的作用或概念是有很多步驟的,我就會將整體概念肢解成2~3個小概念,再花一整節課讓學生上來講給同學聽
.
在使用同儕教學法的時候,我特別重視與被挑上來的學生間的互動
不能讓學生晾在台上,我一定會在挑學生前,先細講一遍,再用重點的方式講一遍
.
前兩個被叫上來的學生一定是我事先就預告好的,
因此他會有心理準備,也會格外注意聽我重複講解(這個部分才是我要的效果)
.
第三個以後上來的學生,因為已經聽過同學講解,知道哪裡會錯,所以呈現出來的版本通常都是沒什麼好挑剔的,就算有,台下的同學自己就會幫忙修正了(這才是我要的效果)

這樣的活動很花費時間,但是效果好到讓我驚訝.
第一次用是在光反應的單元,每個學生,在活動之後,都可以將光反應的流程朗朗上口

從那次之後,有些單元本來想讓同學上台,但是因為時間關係,就沒有實施同儕教學,後來我發現,教材內容是帶學生看過了,不過對學生來說,什麼也沒留下

要解決台下睡成一片,也可以靠穿插不同的教學活動
.
很多老師都會以為穿插教學活動就是講笑話或是講故事
但是一定會發現笑話故事講完了,大家又倒下了
很簡單
.
不同的教學活動是指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學習
不是聽不同的內容
.
不要說學生,大人的專注力也只有15分鐘
常用的學習方法是
(1)聽一個人站在講台上邊寫邊講
(2)聽,看一個人在講台上邊表演邊講
(3)聽一個人用生動的語調描述一個跟課程有關的事件,並且在心中作推演內化
(4)看一個人在課堂上將講述的原理用器材重演
(5)看一個人用同學來演示一段原理

這些都是喜歡講述法的老師可以穿插的東西
.
(6)在自己手上觀察講述的內容
(7)在自己手上重演原理

這些可以透過設計,在講述間穿插
.
(8)自己用說或寫的方式提供老師資訊
(9)自己用說或寫的方式提供同學資訊
(10)感受(看聽聞觸)講述的主體
.
這些都是以講述為主的教學活動可以穿插的
還沒說到讓學生集體創作之類的呢
太多了
(投影片是個很糟糕的教學媒材,尤其是製作投影片時需要注意很多細節,投影片才會是清楚而有效的,更不用說很多老師運用投影片的方法都錯了,投影片是"簡報"給已具相關知識的人,而非"建立"一個全新的概念)

老師的專業不只是規劃,還應該可以是同學上課的反應,靈活運用

記得去年剛接高二的三類班時第一堂課,不論是服裝,活動,台詞,動作,我都精心設計務必讓學生了解我很用心的在準備生物課也請他們尊重我的用心大部分的學生都不是魔鬼,他們會懂得這樣的用心是為了他們

除了自己做一些展示用的教具外,我曾經帶大西瓜,豬心,豬腎,豬肺,雞心等等去教室(不是實驗室)作展示,效果都很好

3.教得多=教得好???
.
應該確認自己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走起來才不會迷惑心虛

.
在我的概念中
比起因為太瑣碎導致只有50%的學生在上課時stay tuned,學到100%的內容
我更希望90%的學生學到80%的內容,而且能對生物保持open minded
當然最希望自己可以做到100%的學生都學到100%的內容囉)

教學目標訂定之後,評量也應該隨之修改
常常看到某些老師的評量成績覺得不可思議
當絕大部分同學的成績都不及格的時候
除了同學自己要負責外
老師才是最應去檢討自己的人
畢竟評量是要了解老師的教學成果
(很多老師都無法接受)
所以評量後最重要的是修正教學或補救教學
也因此作測驗分析是很重要的
不過就我所知有做測驗分析的高中老師,很少很少很少很少

說了這麼多,我知道我的教學仍屬粗糙
但是我知道我是對的
真希望新進的老師們也能早早認知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