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一般人體的循環是由心臟、動脈、器官微血管、靜脈再回流至心臟。假若某個器官微血管匯集至靜脈後,不直接流回心臟,卻先到另一器官微血管系統,就稱作的門脈系統。在腹部裡的消化道與肝臟間就有如此一個肝門靜脈系統。腹腔內大部分腸道與脾靜脈血流匯流後,就不是直接流回心臟,而是先到肝臟,再經肝靜脈回到體循環系統。而這條血流路徑出問題時,譬如肝門靜脈有了阻塞,肝硬化血流不順暢等等情況,血流則必須另尋出路回流到心臟。這些原本不重要的小捷徑,就漸漸擴大,形成所謂的側枝循環。這些血流捷徑,主要有幾處,包括經由胃上端和食道血管流到奇靜脈到心臟,經肚臍圓靜脈、上下胃皮靜脈,肛門附近的靜脈竇回至心臟等。(如圖)
這中間胃上端和食道下端處的血管原本非常纖細,更走在表淺層,當肝硬化或其他原因造成肝門脈壓力上升,大量血流就會使得血管逐漸擴大,形成靜脈瘤,或說是靜脈曲張。此處由於恰巧於胃食道交接處,因解剖生理結構等因素容易破裂,造成了靜脈曲張出血。打個比方說,高速公路塞車,只好走替代道路,當車輛大、流量高,替代道路又是羊腸小徑時,不是把路面壓壞,就是出意外把車子撞壞。胃上端和食道處的血管即是這先天不良的替代道路,倒楣的替死者。這道理說來輕鬆,不過場景換到人體,就一點也輕鬆不起來,過去肝硬化患者的死亡原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都就是因吐血往生的。
來源胃的血管
1.胃的動脈:胃是胃腸道中血供最豐富的器官,來自腹腔動脈及其分支。沿胃大、小彎形成兩個動脈弓,再發出許多分支到胃前後壁。
(1)胃左動脈:起於腹腔動脈,是腹腔動脈的最小分支,而是胃的最大動脈。左上方經胃胰腹膜皺襞達賁門,向上發出食管支與賁門支,然後向下沿胃小彎在肝胃韌帶中分支到胃前後壁,在胃角切跡處與胃右動脈相吻合,形成胃小彎動脈弓。
15-20%左肝動脈可起自胃左動脈,與左迷走神經肝支一起,到達肝臟,偶而這是左肝葉唯一動脈血流。于根部結紮胃左動脈,可導致急性左肝壞死,手術時應注意。
(2)胃右動脈:起源自肝固有動脈或胃十二指腸動脈,行走至幽門上緣,轉向左,在肝胃韌帶中沿胃小彎,從左向右,沿途分支至胃前、後壁,到胃角切跡處與胃左動脈吻合。
(3)胃網膜左動脈:起於脾動脈末端,從脾門經脾胃韌帶進入大網膜前葉兩層腹膜間,沿胃大彎左行,有分支到胃前後壁及大網膜,分佈於胃體部大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彎側左下部,與胃網膜右動脈吻合,形成胃大彎動脈弓。胃大部切除術常從第一支胃短動脈處在胃大彎側切斷胃壁。
(4)胃網膜右動脈:起自胃十二指腸動脈,在大網膜前葉兩層腹膜間沿胃大彎由右向左,沿途分支到胃前後壁及大網膜,與胃網膜左動脈相吻合,分佈至胃大彎左半部分。
(5)胃短動脈:脾動脈末端的分支,一般4-5支,經胃脾韌帶至胃底前後壁。
(6)胃後動脈:系脾動脈分支,一般1-2支,自胰腺上緣經胃膈韌帶,到達胃底部後壁。
(7)左膈下動脈:由腹主動脈分出,沿胃膈韌帶,分佈於胃底上部和賁門。胃大部切除術後左膈下動脈對殘胃血供有一定作用。胃的動脈間有廣泛吻合支,如結紮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胃左動脈、胃右動脈、胃網膜左動脈及胃網膜右動脈四根動脈中的任何三條,只要胃大彎、胃小彎動脈弓未受損,胃仍能得到良好血供。
2.胃的靜脈:胃的靜脈與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各同名動脈伴行,均匯入門靜脈系統。遠端脾腎靜脈吻合術能有效地為胃食道靜脈曲張減壓,足以證明胃內廣泛的靜脈吻合網路。
(1)胃左靜脈:即胃冠狀靜脈,匯入門靜脈。
(2)胃右靜脈:途中收納幽門前靜脈,位於幽門與十二指腸交界處前面上行進入門靜脈,幽門前靜脈是辨認幽門的標誌。
(3)胃網膜左靜脈:注入脾靜脈。
(4)胃網膜右靜脈:注入腸系膜上靜脈,也是有用的解剖標誌。
(5)胃短靜脈:經胃脾韌帶入脾靜脈。
(6)胃後靜脈:經胃膈韌帶,注入脾靜脈。
2 則留言:
雖然化工很不錯,但現在有點遺憾沒有去唸生物系...我對動物跟植物很有興趣的說= =
現在念化工從微生物或基因工程跨行到生物相關的知識,但是對以前的憧憬,實在差太遠了Q_Q
再多說一點~~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