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請至新網站

所有跟教學直接相關的文章都移到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
包含教學計劃、講義及投影片。
陸續新增中喔!

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20080730有關植物的中柱

在上一篇20080726夏日風情--感謝阿簡老師提供照片 有版友問有關中柱形式,我只好重操舊業,翻開已經灰塵滿布的植物形態學課本,重溫舊夢啦(我的青春啊~~)。


在國中及高中都有學到單子葉植物及雙子葉植物的木質部及韌皮部的排列方式,大家都背的很辛苦。


維管束植物的根及莖內由維管束包圍範圍就是中柱,有時會有一點薄壁組織。中柱是十九世紀晚期才發展出來的概念,那時植物學家想要了解維管束在植物體內的走向。而現在,中柱仍然是研究的主題,但是重點放在組織分化等分子生物學的領域。


中柱裡面木質部及韌皮部的排列方式是有演化上的意義的。蕨類植物是原始的維管束植物,就演化的順序來看位置如下最早--雷尼蕨(已滅絕)、松葉蕨-->厚囊蕨(如原始觀音座蓮、木賊)-->薄囊蕨(樹蕨、一般蕨類)接下來才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蕨類植物的分類有裸蕨類、木賊類、石松類及蕨類等。蕨類植物的維管束構造因種類而有很大的差異。


裸蕨類的維管束系為簡單型,如松葉蕨(Psilotum)具有原始中柱(protostele),維管束在中央,韌皮部包圍木質部。


石松類的維管束系較為複雜,石松(Lycopodium)具多條中柱(polystele),中柱外圍為內皮層,韌皮部穿插在木質部中;木質部由假導管組成,韌皮部則由篩細胞及薄壁細胞組成。


真蕨類的維管束系較複雜,例如鳳尾蕨(Pteris)或水龍骨(Polypodium)的維管束為閉合型,散生於基本組織中;臺灣桫欏(Alsophila spinulosa Tryon.)等樹蕨類的莖直立高大,具有複雜的網狀中柱(dictyostele)




下面是六種中柱的示意圖,水藍色代表韌皮部,桃紅色代表木質部


三種原始中柱:中柱裡面沒有薄壁組織形成的髓




三種管狀中柱:有髓
eustele就是我們熟悉的木質部在內、韌皮部在外的真中柱。


solenostele(管狀中柱)與dictyostele(網狀中柱)就是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雙韌"型中柱,在木質部的內外兩側都有韌皮部。

蕨類植物的中柱體較為複雜,有時同一株植物隨不同發育年齡而有所改變,如桫欏的莖,其基部為原生中柱,中部為管狀中柱,頂部為網狀中柱



下面這張照片就是在學校拍到一棵拿來讓藤本植物附著的桫欏樹幹

080726-095122



而右邊這一張是是組織還沒有死光的照片可以對照一下

覺得複雜嗎,那看看下面這張澳洲樹蕨的切面吧
































6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老師您好,萬分感謝您的補充,對蕨類的維管束多了好多認識。
不好意思再請教,因為目前任教國中生物,國中階段提供給孩子認識的維管束模型應該就是文中所謂的「真中柱」,我想要進一步請教是否發展到裸子植物以後的中柱形式,都只剩下「真中柱」(韌皮部在外,木質部在內)一種嗎?

阿梅 提到...

真中柱的形式可以在大部分的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見到

阿梅 提到...

對了,還有木賊也是真中柱喔

Unknown 提到...

老師您好:
找資料找到了這個網站
請問對方是否是盜圖呢??
http://bulo.hujiang.com/menu/9789/item/762643/

阿梅 提到...

謝謝您,的確第三張是我的圖ㄟ。我都沒想到我的圖繪被盜~

Unknown 提到...

老師您好,之前在您的生物圈一號的部落格看到一些問題是課本上沒有解釋的,想請問您:
1.為什麼莖部木質部和韌皮部排列成束,但是根部沒有?
2.單子葉和雙子葉的維管束運輸效率何者較好?
3.雙子葉植物根木質部突出和單子葉植物根木質部外移的好處是什麼?
這都是您的學習單上的問題,想要請問解答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