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請至新網站

所有跟教學直接相關的文章都移到
阿梅的生物圈一號
包含教學計劃、講義及投影片。
陸續新增中喔!

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20080304來的早不如來的巧--好一個愛滋病疫苗

2004-01-19 13-36-47.JPG今天中午吃便當時,差一點把美味的皮蛋豆腐噴出來。報紙上斗大的字刊載了愛滋病的新療法。
這可不是巧是什麼?我們才將將好講過愛滋病呢。

以下是中研院所發表的新聞稿
=======================================
翁啟惠院長研究團隊發明兼具防堵與抑制 HIV病毒的疫苗新法
中華民國97年03月03日

美國發行的 “科學今日” (Science Daily) 日前報導翁啟惠院長研究群,已成功研發出一個可以有效防治愛滋病毒的新方法。該成果在最新的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 網頁刊出。

愛滋病毒是一個難纏的對象,全球醫藥科學界已經有十多種運用提昇免疫力來預防愛滋病毒的疫苗,在臨床實驗過程中都相繼失敗。根據翁團隊表示,這個新法在愛滋病毒疫苗的研發之路,及時提供一新方向。

研究團隊設計發明的化合物,稱之『樹突狀醣物』(glycodendrons),這個化合物可以一箭雙雕,一方面將HIV阻隔侵入體內後感染免疫細胞;另一方面,可以製成疫苗,針對病毒表面之種獨特的醣分子結構,啟動免疫機制針對它產生抗體。

『這篇論文提供愛滋疫苗研發的一個新方向,到目前為止,研究成果令我們振奮。』翁啟惠院長表示。實驗團隊已經成功的利用這個方法在實驗室的老鼠身上,針對HIV病毒表面的醣蛋白產生抗體。此外,實驗數據也顯示,HIV病毒表面之醣蛋白喪失感染免疫細胞的能力。

該研究方法實為近期有關 HIV 研究的兩個新發現的綜合衍生法。其一,是科學家發現愛滋病毒其實就是用木馬屠城記的手法,例如,藉著性行為進入人體,然後偽裝依附在免疫系統內專門對抗入侵黏液薄膜的樹突狀細胞上,深入人體。HIV 病毒顯然是比免疫細胞還聰明,它選擇樹突狀細胞上一個叫DC-SIGN的蛋白質受體,把自己閂在上面,然後就跟著它一路深入宿主免疫系統的大本營,找到它的最終目標,即淋巴腺的T-細胞,然後開始大量的感染、繁殖。

其二,科學家發現,在奧地利有些帶有HIV病毒但不得愛滋病的人,體內有一種抗體,稱之2G12,會針對HIV病毒發出免疫攻擊。然而;本論文的第一作者,翁啟惠院長在Scripps研究院所指導的研究生王聖凱指出;只有少數感染HIV病毒的病患會在體內啟動這個免疫機制。因此,這個研究團隊深入探討該抗體的作用,發現這個抗體會辨識HIV病毒表面一種多刺狀蛋白表面的含醣區塊。果然,剛好這些區塊就是HIV病毒用來搭附樹突狀細胞的相同區塊。

早先,翁啟惠院長曾與團隊另一成員,Scripps研究院的Dennis Burton 教授,根據此特殊醣區塊,利用翁院長所創的『一鍋法』,設計合成出仿『與2G12作用的醣區塊』的化合物。

這一次,該團隊作出一個樹突狀結構的醣化合物,這個化合物可以先一步和DC-SIGN 蛋白產生結合作用,不讓HIV 病毒有侵入的機會。此外,這個樹突狀結構的化合物也和與2G12所結合的醣區塊相似,所以將其依附在一大的載體上(Carrier),發現便會促進免疫系統產生抗體。

研究團隊表示將繼續用這個『樹突狀 醣物』針對其他類型的HIV病毒表面作實驗,以探討這個疫苗的可行度。這種利用病毒細胞表面的獨特多醣分子來設計疫苗的方法已成功的應用到乳癌疫苗的研發,利用翁啟惠院長所創的一鍋法合成乳癌細胞表面的獨特醣分子而發展的乳癌疫苗,目前正進行人體試驗。

參加本研究的基因體中心研究人員,還有梁碧惠博士後研究員及徐翠玲博士後研究員,及與基因體中心合聘的陽明大學謝世良教授。

參考網站:
http://www.pnas.org/cgi/content/abstract/0712326105v1?maxtoshow=&HITS=1&hits=1&RESULTFORMAT=&author1=Chi-Huey+Wong&andorexacttitle=and&andorexacttitleabs=and&andorexactfulltext=and&searchid=1&usestrictdates=yes&resourcetype=HWCIT&c

新聞聯繫人:
梁碧惠博士,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O)886-2-2789-8740
徐翠玲博士,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O)886-2-2789-8740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公關室 (O)886-2-2789-8821、(Fax)886-2-27828-1551、(M)0921-845-234


======================================


實在太好了,光是這篇文章就可以出一大組題組吶

翁啟惠院長的網頁上有說明他們的的研究工作主要著重於化學生物及新藥研發。從瞭解致病基因的功能及機制去設計並合成小分子來進一步研究其與標的物的作用,進而研發出新的檢測方法及新藥。目前重點放在瞭解醣分子在細胞表面所扮演的角色,醣蛋白合成方法的發展,醣晶片的設計與應用,及酵素抑制劑的設計與合成。希望將來能發展新的藥物以供抗癌、抗病毒與抗細菌的研究。

疫苗用基本的作用原理可以分成主動免疫(打抗原讓免疫系統產生記憶B及T細胞)及被動免疫(直接打入具有抗體的血清)。

而主動免疫又可以依照抗原的類別分成四類1.死掉的病原體 2.經過減毒的病原體 3.病原體產生的毒素去除毒性 4.將病原體中負責製造抗原的基因打入大腸桿菌,利用大腸桿菌製造抗原。

但是翁老師的團隊所發展的疫苗並不屬於上述任何一類。

翁老師團隊是直接利用化學合成的方式,精確的製造出HIV表面某一個醣類分子而已。
(下面是翁啟惠院長的網頁上的圖)

細胞表面有許多種不同的醣類分別與激素、酵素、抗體的結合有關,當然也有細菌、病毒感染細胞時的目標。

我們體內的細胞就是靠這些表面分子來互動的。當然也包括免疫系統偵測受感染的細胞,以及巨噬細胞將抗原呈獻給輔助性T細胞囉。

接下來,就是大家都有的疑問,什麼叫做"一鍋法"?
看下面的圖就知道囉

1 則留言:

HJ 提到...

哇!! 真是讓人振奮的好消息
果然找時間來逛梅子老師的網誌是值得的!! ^^
我最近正好在複習,上上個月才學到免疫系統
在這邊又複習到一些,順便學了一下中文的說法(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
一舉數得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