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為什麼文明病那麼多?常聽到有人說現代什麼化學物質多點點點,完全就是XX!!
(所有東西都是化學物質好嘛!應該說的是人工化學合成物質吧。我們賴以為生的是天然化學物質,比如說熱量來源--碳水化合物,有本事你不要吃啊!即使避吃碳水化合物,不好意思喔,你吃蛋白質脂質也都是化學物質。再說,天然化學物質也不見得無害好嗎,砒霜、雄黃、鶴頂紅可都是成分純天然古法煉製!!!)
給你一個現代人為什麼文明病這麼多的正確答案:
1.活太久:因為(我認為)演化只需要保證個體可以活到生殖年齡,至多活到確保基因有傳下去即可,所以你沒發現嗎?大部份的文明病,包括癌症,都是出現在三十歲之後。基本上,一個東西出廠三十年後,有毛病是很合理的,不要怪東怪西。
(噢對了,人類的生殖年齡應該是在十五歲前後,在那個年紀生小孩是最輕鬆的,所以你沒發現嗎,很多未成年少女常在廁所產子,說他自己以為要拉肚子是完全可能的喔。)
教你一個防癌祕訣,活差不多了就結束了吧。在身體失去功能前結束生命,遠比把心跳功能無限延長到身體功能慢慢喪失的好。
你能想像自己連吃飯排泄都無能為力,沒人幫你就得一身屎臭尿騷的無尊嚴感嗎?
2.醫療太發達:我們把原本在剛出生或是成年前會被疾病篩選掉的個體延長壽命,讓他可以生殖,當然人類的下一代會越來越多容易感染、過敏的小孩啊。
所以日常生活用語可以用「體質」來描述的都是來自遺傳。(或是「親像恁老杯!!」)
說是遺傳不代表一定跟父母其中一方相同,用點腦吧。如果是Aa x Aa,也就是父母都是顯性性狀,還是會生出aa的小孩啊,跟父母都不一樣,但還是遺傳決定的啊。
包含容不容易感染某種病毒細菌,容不容易過敏,容不容易消化某種食物,容不容易長青春痘,容不容易懷孕哺乳,容不容易雄性禿,容不容易有特定類型的精神疾病,容不容易有特定個性,容不容易特定氣質(畫家、音樂家、發明家...),容不容易挑到壞男人(無法協助撫養子代),(我認為)這都是遺傳決定的。當我們用醫療、教育等方法去幫助這些基因達到生殖成果,其實是讓這些基因留存在族群中。
這也是為什麼以前人比較不容易生病,因為不強壯的都早夭啦。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不孕的比例這麼高,因為以前不孕的人不會把基因傳下來啊。
(當然我們愛在卵巢過期後生小孩也是原因,女性的卵是在出生時就準備好了,本來出廠設定是保鮮15年,我們偏偏要留30年再用,機器沒問題才是有奇怪的吧。工廠就已經準備關廠休息了,我們還硬逼人家重新生產,產品有瑕疵的機率一定高啊)
我認為以前的養育子女方式是比較好的,多生一些,適合環境的自然會被保留下來。
我也認為以前人早早結婚生子當阿公阿罵,然後早早脫離人生苦海是比較好的。
人類註定會(在最近)滅亡,而且我們把其他生命都拖下水。
1.長壽:人類推崇長壽這件事,自古以來多少人想長生不老,我們還會頒獎給人瑞。
問題是,地球上的資源就這麼多,老的不死,怎麼可能空出資源給新的個體?
食物也是、空間也是、工作也是。
年輕人為什麼難找工作?因為有工作的人不退休。
為什麼老的人不退休?因為我們必須工作更久以應付更長的退休生活。
為什麼我們得應付更長的退休生活?因為醫療「發達」逼得我們得活的更久。
2.孝順:因為在生殖後還想要無限延長自己的生命,所以得發展出一個對於未來的保險制度。
那就是告訴小孩「要孝順父母(也就是自己)」,結果同上。
3.人道:所有人都有活下去的權利,每個生命都很寶貴。
所以我們讓所有該在生命初期被淘汰的基因留在族群中,甚至讓這樣的個體生殖,把應該被淘汰的基因傳下去,再用更多的資源去支援這樣的個體。
所以基本上現在人類族群的基因是劣化的。
容易被病原感染的,免疫力不正常的,器官異常的,不能生殖的等等。
原本應該早就被篩選掉的基因,在人道的大旗之下,一直出現在我們周遭。
結果同1
4.醫療:所以基本上我認為人類走向滅亡的基本原因是我們發展了醫療。
每每看到諾貝爾等獎項頒發給跟醫療有關的研究就覺得很荒謬。
人類真的就是地球的癌細胞,即使知道最終的結果是讓這個個體死亡,每個癌細胞還是不斷的分裂,而且不死,掠奪正常細胞的資源,終至同歸於盡。
所以說,工業革命綠色革命,一點都不應該賦予正面的評價,就是這兩個讓人類自己為活得更好,殊不知是走上滅絕的轉捩點。
與其參加什麼飢餓幾十體驗饑荒,不如反省一下就是我們掠奪了人家小孩存活的機會。
少生幾個有效的多啊。
喔對了,常聽到生命寶貴點點點。
人類的生命一點都不寶貴啊,俗話說,物以稀為貴。
如果有一種東西有七十億個,實在是寶貴不起來啊。
所以要自殺的,真的就別勉強他活下來。尤其不應該用健保給付這些醫療費用啊。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十二年國教的家長守則-如何讓小孩贏在起跑點
1.資優的全名叫資賦優異,要聰明到有點怪,那才叫資優。
比較會加減乘除,或是理解力好,那叫聰明而已,不是資優。
看到好多家長送小孩去補這補那,然後考上資優班就開心的不得了。那叫提前學習,不叫資優。
你只會讓小孩在長大中的某一天了解自己原來沒那麼優秀,那種傷害很大,請不要這樣做。
真正資賦優異的小孩,他的家長其實大部分的時間並不是擔心自己的小孩接下來要參加甚麼比賽考試,而是擔心小孩的健康。
通常真正資優生的家長,多半時間是希望小孩能跟一般小孩一樣。
2.資優是生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真的。
即使從小沒進資優班,真正資優的學生還是會走到資優教育去。
假資優的學生很可憐,家長在旁邊幫東幫西,學生是心知肚明的,他知道那些資優班的成果發表都不是自己完成的。
一大堆家長捧著錢拉著老臉去拜託教授研究生或指導老師幫忙指導小孩。
這些人還真厲害,不到幾個月可以讓完全不懂程式的人做出精彩絕倫的程式,還可以讓國中生在一個月內弄出大學水準的實驗報告。
都沒有做實驗也可以有一大堆數據,沒有實驗日誌也可以對答如流,這些指導老師實在太神奇。
就算得到很多獎項,小孩只是越來越知道自己不優秀而已。
到了家長沒有辦法幫忙的時候,小孩也只會學著父母的方法,想辦法去偷雞摸狗走後門而已。
3.並不是學生進到建中北一女就會上台大清大交大成大好嗎!
是有那種理解方式的人才會在學習上駕輕就熟。
第一志願的老師習慣的是已經有抽象思考能力的學生,是對思考各家理論正確與否有興趣的學生。
你真的把還在具象思考的學生送進去,學生真的聽不懂,也沒興趣,是很可憐的。
再來,一個班有一部分是可以抽象思考,一部分會具象思考,一部分不喜歡思考,喜歡動手做,你教老師要怎麼教。 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一個老師再厲害,也無法處理差異這麼大的學生。 如果有個英文班,學生有連abc都不會的,也有可以看莎士比亞的,請問你要老師做什麼差異化教學?
常態分班犧牲兩端的學生,學習超前的學生浪費時間,學習尚未熟練的永遠在被補救。
有教無類是指老師的心態,而不是只把所有處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都放在一起。
學習本來就應該依學習需求分班,是大人把需求貼上個人價值的標籤,弄的好像能力分班是十惡不赦,現在得用一大堆的差異化教學來補救。荒謬至極。
4.不是考試讓學生有升學壓力,是期望孩子要在特定學習上有(家長以為好的)表現的家長帶來升學壓力。
你有看過考駕照讓人有多大的壓力嗎?
考不過?再考就是啦!
不想考?那就不要考啊,走路搭公車都可以啊。
所以不論怎麼改升學制度都沒有用,升學壓力並不是升學制度帶來的,是家長。
不要一直逼學生進大學,大學裡學的是探討為什麼的知識,不知道也不會死的那種。
只有一小部份的人會對這些有興趣。
大多的人都是對實體的操作有興趣,逼這些人一定要走大學,只是浪費他們寶貴的青春而已。
5.只要陪著學生探索自己,鼓勵學生投入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不論是甚麼方向,都是有用的。
不要認為小孩小,不知道甚麼有用。
事實上,他只是不知道現在大人的世界需要甚麼。
但父母也不知道當小孩成為大人的時候,那個世界需要甚麼。
所有的學習都會在未來派上用場,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看的風景。
最重要的是能專心投入在某件事情上,能喜歡學習,能保持好奇。
選校系也是一樣,沒有一個校系是保證成功的。
沒有興趣,再熱門的科系也可以唸成二一,再不然出來也是人求事。
有興趣,再冷門的科系也可以唸成頂尖,出來多半是事求人。
6.創造力不需要學習,創造力是靈長類演化出來的特質。
好奇心也不需要啟發,好奇心是人出生時就有的維生本能。
因為我們的腦演化成出生後會根據遇到的環境來形塑,所以我們演化成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都會大量吸收環境中的資訊,去讓大腦歸納出最適合的連結方式。
因此,在孩童時期對周遭很多事物感興趣,而且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經驗是必然的事情,做大人的只要不要扼殺就是萬幸了。
讓小孩有時間用少少的材料去自得其樂,材料少,才能讓小孩有想像的空間,想像力對將來的抽象學習是很重要的。
比如說,給(已經會閱讀的)小孩充滿文字的書,他可以勾勒出屬於自己的情節。
不要給圖畫書,那會限制他的想像空間。
不要給他一大堆花花綠綠的東西,他會習慣對每個東西都只有短暫的注意力,而不會有時間體驗"頓悟"。
請不要用獎勵去扼殺學生對於自己能完成某件事情的成就滿足。
一旦家長用實質獎勵去跟完成某件事情做連結,這個小孩大概就毀了一大半了。
7.如何讓小孩子容易遇到貴人,並且贏在起跑點?
讓小孩自己完成該完成的事情,包含生活起居及唸書。結果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有沒有盡力。
不想念書?請花時間跟小孩討論為什麼,有沒有想做什麼。
如果只是因為學習遇到困難,花時間陪他一起克服。真的努力後還是沒辦法,也就沒關係。
不要花時間逼他念書。逼是沒有用的。
不想念書也沒關係,真的。問問他想做甚麼。(不是玩甚麼)
讓小孩有禮貌!見到人要問好絕對有很大的幫助!!(這就是家教)
這樣就可以了。真的。
比較會加減乘除,或是理解力好,那叫聰明而已,不是資優。
看到好多家長送小孩去補這補那,然後考上資優班就開心的不得了。那叫提前學習,不叫資優。
你只會讓小孩在長大中的某一天了解自己原來沒那麼優秀,那種傷害很大,請不要這樣做。
真正資賦優異的小孩,他的家長其實大部分的時間並不是擔心自己的小孩接下來要參加甚麼比賽考試,而是擔心小孩的健康。
通常真正資優生的家長,多半時間是希望小孩能跟一般小孩一樣。
2.資優是生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真的。
即使從小沒進資優班,真正資優的學生還是會走到資優教育去。
假資優的學生很可憐,家長在旁邊幫東幫西,學生是心知肚明的,他知道那些資優班的成果發表都不是自己完成的。
一大堆家長捧著錢拉著老臉去拜託教授研究生或指導老師幫忙指導小孩。
這些人還真厲害,不到幾個月可以讓完全不懂程式的人做出精彩絕倫的程式,還可以讓國中生在一個月內弄出大學水準的實驗報告。
都沒有做實驗也可以有一大堆數據,沒有實驗日誌也可以對答如流,這些指導老師實在太神奇。
就算得到很多獎項,小孩只是越來越知道自己不優秀而已。
到了家長沒有辦法幫忙的時候,小孩也只會學著父母的方法,想辦法去偷雞摸狗走後門而已。
3.並不是學生進到建中北一女就會上台大清大交大成大好嗎!
是有那種理解方式的人才會在學習上駕輕就熟。
第一志願的老師習慣的是已經有抽象思考能力的學生,是對思考各家理論正確與否有興趣的學生。
你真的把還在具象思考的學生送進去,學生真的聽不懂,也沒興趣,是很可憐的。
再來,一個班有一部分是可以抽象思考,一部分會具象思考,一部分不喜歡思考,喜歡動手做,你教老師要怎麼教。 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一個老師再厲害,也無法處理差異這麼大的學生。 如果有個英文班,學生有連abc都不會的,也有可以看莎士比亞的,請問你要老師做什麼差異化教學?
常態分班犧牲兩端的學生,學習超前的學生浪費時間,學習尚未熟練的永遠在被補救。
有教無類是指老師的心態,而不是只把所有處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都放在一起。
學習本來就應該依學習需求分班,是大人把需求貼上個人價值的標籤,弄的好像能力分班是十惡不赦,現在得用一大堆的差異化教學來補救。荒謬至極。
4.不是考試讓學生有升學壓力,是期望孩子要在特定學習上有(家長以為好的)表現的家長帶來升學壓力。
你有看過考駕照讓人有多大的壓力嗎?
考不過?再考就是啦!
不想考?那就不要考啊,走路搭公車都可以啊。
所以不論怎麼改升學制度都沒有用,升學壓力並不是升學制度帶來的,是家長。
不要一直逼學生進大學,大學裡學的是探討為什麼的知識,不知道也不會死的那種。
只有一小部份的人會對這些有興趣。
大多的人都是對實體的操作有興趣,逼這些人一定要走大學,只是浪費他們寶貴的青春而已。
5.只要陪著學生探索自己,鼓勵學生投入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不論是甚麼方向,都是有用的。
不要認為小孩小,不知道甚麼有用。
事實上,他只是不知道現在大人的世界需要甚麼。
但父母也不知道當小孩成為大人的時候,那個世界需要甚麼。
所有的學習都會在未來派上用場,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看的風景。
最重要的是能專心投入在某件事情上,能喜歡學習,能保持好奇。
選校系也是一樣,沒有一個校系是保證成功的。
沒有興趣,再熱門的科系也可以唸成二一,再不然出來也是人求事。
有興趣,再冷門的科系也可以唸成頂尖,出來多半是事求人。
6.創造力不需要學習,創造力是靈長類演化出來的特質。
好奇心也不需要啟發,好奇心是人出生時就有的維生本能。
因為我們的腦演化成出生後會根據遇到的環境來形塑,所以我們演化成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都會大量吸收環境中的資訊,去讓大腦歸納出最適合的連結方式。
因此,在孩童時期對周遭很多事物感興趣,而且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經驗是必然的事情,做大人的只要不要扼殺就是萬幸了。
讓小孩有時間用少少的材料去自得其樂,材料少,才能讓小孩有想像的空間,想像力對將來的抽象學習是很重要的。
比如說,給(已經會閱讀的)小孩充滿文字的書,他可以勾勒出屬於自己的情節。
不要給圖畫書,那會限制他的想像空間。
不要給他一大堆花花綠綠的東西,他會習慣對每個東西都只有短暫的注意力,而不會有時間體驗"頓悟"。
請不要用獎勵去扼殺學生對於自己能完成某件事情的成就滿足。
一旦家長用實質獎勵去跟完成某件事情做連結,這個小孩大概就毀了一大半了。
7.如何讓小孩子容易遇到貴人,並且贏在起跑點?
讓小孩自己完成該完成的事情,包含生活起居及唸書。結果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有沒有盡力。
不想念書?請花時間跟小孩討論為什麼,有沒有想做什麼。
如果只是因為學習遇到困難,花時間陪他一起克服。真的努力後還是沒辦法,也就沒關係。
不要花時間逼他念書。逼是沒有用的。
不想念書也沒關係,真的。問問他想做甚麼。(不是玩甚麼)
讓小孩有禮貌!見到人要問好絕對有很大的幫助!!(這就是家教)
這樣就可以了。真的。
訂閱:
文章 (Atom)